养猪摘掉贫困帽

阜阳日报 2018-04-12 01:06 大字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史浩然 近日,记者来到太和县关集镇梁庄村。村民邓书权正倚着门数着手里的一沓钱,见到记者,他憨厚地笑着说,刚出栏了5只猪,他准备用这钱建一个猪粪处理池。伤残致贫

邓书权是一个不服输、不认命的人,成为贫困户,真的是造化弄人。2000年,邓书权因工受伤,失去了一条腿。开始的两年,他只能靠着工地的补偿在家养伤。身体好转后,他便拄着拐杖、扛着锄头,辛勤耕耘自家的三亩地。“一条腿用不上劲,村里的人看我一个人一天种不了一亩地,都劝我在家歇着、他们帮我,可是我不愿意。”邓书权说,这以后的路长着呢,他总不能一直靠着别人接济。虽然靠着自身努力,邓书权慢慢地也和正常人一样种庄稼,可是地里的收入也只能勉强糊口。2014年,邓书权被村里评为贫困户。

“说实话,这贫困户的帽子戴着不舒服。”2015年,村里的下派干部——省供销社下派扶贫干部陈家明来到邓书权家,询问他家庭人口、致贫原因、有啥打算。开始,他根本不相信这省里下来的干部真能帮他改善生活。后来,看着村部建起了两层小楼、水泥路也通到了各家各户、村里的光伏扶贫发电站连上了电网,村里的改变,让他改变了想法——政府和村干部是真的帮助大家脱贫。

养殖脱贫

多次上门,村干部们了解到,邓书权十多年前曾养过猪,就建议他继续发展特色养殖,却遭到了邓书权的拒绝。原来,邓书权之前也曾想过靠自己的能力致富,他买来了母猪和小猪,可养到快出栏的时候,一场猪瘟,猪都死了。现在,他的顾虑是:家底本来就薄,如果再养死了,可能真翻不了身。

知道了邓书权的顾虑,扶贫干部有空就去跟他讲扶贫政策:太和县对发展养殖的贫困户有各种补贴,其中,养3头以上猪的贫困户,可获得每头猪补贴2000元。

村干部的苦口婆心,让本来就有脱贫愿望的邓书权动了心。2016年2月,邓书权用借的钱买了一头能繁母猪,村里还给他找来技术员,定期给猪防疫、繁育等。在邓书权的精心照料下,第一窝产了8个小猪仔,挣了4000元。有了信心的邓书权又利用5万元小额贷款,买了10头母猪,并扩建了猪圈。

“前年的猪价行情好,我年底还清了借的钱,还有万元的结余。”2016年年底,邓书权终于摘掉了贫困帽。

“虽然去年的猪价不如前年,但是去年增加了3头能繁母猪,出栏了30多只猪仔,也挣了2万多元。”邓书权说,这几年,自己跟技术员学到了不少养殖经验,现在,有几个贫困户就打算跟他学习养猪。此外,去年秋季,村里又联系一家企业回收村民种植的菊花、薄荷等中药材,因为销售不愁,不少贫困户都在自家地里种了,当时因为养殖场耗费了他不少心血,他家就没有种。看去年大家收成不错,他准备今年在家里也种植中药材,增加收入。

“有了政府的好政策,我们的好日子也才是开个头。”邓书权笑着说。

新闻推荐

第十四届中国华药会在太和开幕 4000多家制药企业和近千家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展销

颍州晚报讯(记者方松高实习生唐娇倩)4月8日,2018第十四届中国华药会在太和县开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吴刚,副市长黄珍出席开幕式。本次中国华药会展出面积5.8万平方米,来自全国4000多家制药企...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