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好人,善待好人,乐做好人

颍州晚报 2018-04-02 10:56 大字

阜阳汉子张洪权萧山勇救落水儿童,杭州全城热搜无名英雄;路遇母女落水,太和县马集乡村民付海龙、刘树红跳河施救;救人后悄悄离开,太和村民苦寻一年多找到恩人。12月20日,颍州晚报三篇有关见义勇为的报道,为这个冬日送来阵阵暖意,也从一个层面上揭示了阜阳好人层出不穷的原因。

一、阜阳人顾大局、识大体,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颍淮大爱。阜阳市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地处我国南北交界,淮河穿境而过,历史上兵祸、水祸不断。千百年来,在与人祸和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过程中,阜阳人养成了勤劳、朴实、坚毅的性格。阜阳人顾大局、识大体、性耿直,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挺身而出,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正是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了王家坝精神。因此,我们可以说阜阳人的大爱是王家坝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阜阳人崇尚好人,好人效应带来满城正能量。多年来,阜阳市一直把典型引领、向上向善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在阜阳八个县市区,好人长廊、好人大道、好人馆、好人宣传栏等随处可见。多年来,对于不断涌现的好人善行,各地各部门坚持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宣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效应。

同时,由好人故事、道德模范事迹改编的文艺作品,也经常出现在各地的舞台上,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正导向”。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阜阳市仅把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事迹编成文艺节目、微影视、微戏剧的基层巡演、巡展以及走上道德讲堂等,就有3000多场次,受众以百万计。如今,好人已成为阜阳这片土地上的靓丽名片和崇高的精神坐标。

三、阜阳人善待好人,好人精神传四方。12月17日,太和县马集乡港集村村民付海龙、刘树红路遇一对母女落水,二话没说跳入冰冷刺骨的河中,将落水者成功救起后默默离开。他们救人的视频被围观群众发到网络上以后,太和县事发地点附近的几个乡镇立即展开搜索工作,寻找见义勇为者。付海龙、刘树红二人不会想到,事发的第二天,马集乡党委、政府的干部就找到了他们,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表扬。

在太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的陈春生等人也没有想到,去年10月24日的一次义举,竟然让被救老人的家人苦苦寻找了一年多时间。

善待好人、礼遇好人,人文蔚盛的阜阳人最懂感恩,民间善待好人成风,政府对好人礼遇有加。多年来,阜阳市通过发现、传播、善待好人善行的完善体系,全市已经形成“善行不会埋没、义举广为传颂、好人必有好报”的良好局面,并由此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满满正能量。

因此,阜阳人面对摔倒的老人,面对持刀的歹徒,面对熊熊大火,面对滔滔河水,敢于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争做好人打造成阜阳这座城市的精神风尚。

阜阳300万外出务工人员更是以时代楷模高思杰、7名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和75名“中国好人”为旗帜,把“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正能量传遍大江南北,为家乡阜阳贴上了“好人之城”的标记。

颍州晚报记者 曹亚伟

新闻推荐

男孩喝下体温计搅拌的感冒药,怀疑水银中毒,警车开道急送医 308省道上演生死大营救

警笛长鸣,警车开道,一场生死时速的赛跑,在拥堵的省道上上演。过往的车辆很暖心,很快让出一条生命通道。原本3个小时的路程,只用了40分钟,医院的医护人员早已进入应急状态……被营救的主人公是一名两岁...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