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药草香
[摘要]本报通讯员 薛建邦 李培山
近日,笔者来到太和县清浅镇王各村,村口一块大型招牌首先映入眼帘——清浅镇贫困户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帮扶情况一览表,题头下清楚地标识着帮扶单位、帮扶对象、中药材种植亩数等内容。放眼望去,招牌四周是一望无际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桔梗、大青、知母、白术等七八种中药材长势旺盛,散发着淡淡的药草香。
为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去年以来,清浅镇采取“单位企业帮扶+大户带动+贫困户种植”模式,创建了500亩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共有4家县直单位和2家企业定点帮扶,由当地种植大户王文军带动,贫困户参与种植经营中药材。
“10多年前,我就开始租赁土地种植中药材。从过去七八十亩发展到目前的340亩,收入也从最初几万元增长到现在的80多万元。”产业园里,正在桔梗地里除草的王文军告诉笔者,自镇里建成中药材产业示范园以来,他作为一名党员,主动加入进来,帮助贫困户购买良种,无偿提供技术,并积极联系销路,为贫困乡邻早日脱贫尽一份力。
在王文军的带动下,王各村、付集村两个贫困村的80户贫困户,已在产业园里有了自己的一份产业。根据自身情况,每户种植了2-3亩中药材。王各村村民王成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在产业园里不仅种了2亩桔梗,还在王文军的指导下套种了芝麻。“帮扶单位和企业给了我2000元的帮扶资金,政府每亩药材还补贴500元,加上中药材收入,一年下来挣个七八千不成问题。”王成俊高兴地说。
清浅镇党委负责人介绍,为加大产业扶贫推进力度,在帮扶单位和企业捐资20万元的基础上,该镇还投资40余万元完善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基础设施,为园区打了6眼机井,修通了1公里的水泥路,达到了贫困户稳定脱贫、产业园持久发展的目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方克奎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