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打捞救援在路上
[摘要]本报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方克奎
他是太和县清浅镇张庄村的在外务工人员,也是广东省惠州市心连心志愿者救捞队的骨干队员。5年前,他抛弃稳定的工作,走上了现场救援和打捞之路;5年里,他参加现场救援310多起,救活落水人员53人,开展防溺水巡回宣讲1000多场,并因此获评安徽好人。他就是奔跑在救援打捞路上的马迎涛。
眼下正是溺水事件多发的季节。7月4日深夜11点左右,惠州市心连心志愿者救捞队接到110求助电话,称在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南坑村有一个工人在打捞死鱼时溺水。接到求助后,马迎涛与3位队友迅速驾驶救援车赶往现场,竭尽全力救援打捞溺水者——这已经是他在惠州参加的第312次救援活动,所有的工作流程,他已经十分熟悉。
马迎涛之所以走上救援之路,和自己的一次被救经历有关。当年,在惠州务工的马迎涛受生活打击一时冲动,选择跳河轻生,被当地救援队救起。为感恩,他踏上了义务救捞的征程。多年来,为了能做好救援,马迎涛随叫随到从不含糊,也因此丢掉了原本稳定的工作,生活常捉襟见肘。
除经济收入受影响之外,马迎涛还时常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救援事件发生多,我的腿上、脚上等都受过不少伤,有时候甚至会面临生命危险,但比起救人我都觉得这些是值得的。”马迎涛笑着说。
马迎涛清楚地记得,去年11月7日夜里,惠州市惠东大岭水库发生了一起溺水事故。接到救援任务后,他立即赶赴现场并带上潜水设备下水救人。但由于不小心,潜水设备被网缠住了,马迎涛被困水下,动弹不得。“当时情况紧急,怎么摘也摘不掉。后来我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慢慢地把潜水装备脱掉,才逃离那张网,算捡了一条命”。
尽管随时需要面临危险,但马迎涛仍在救援一线坚守。“最好的救援是预防,眼下我经常到学校宣讲防溺水知识,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溺水事件少发生、不发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聂建齐)为有效遏制电瓶车盗窃犯罪,打压侵财类犯罪空间,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7月4日,太和县举行“地网工程”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标志投资近千万元的“地网工程”全面启动。“地网工...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