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省扶持发展七类特色种养业助贫困村贫困户“摘帽”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6-07-15 08:33 大字

■ 本报记者许梦源

实习生苏梦云郭瑞

如何让贫困村和贫困户找准产业脱贫之路?近日,在安徽省出台《关于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后,省农委出台具体方案,支持各地利用特色种养业帮助贫困村、户摘掉“贫困帽”。

七类特色种养助脱贫

省农委特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省为特色种养业扶贫规划了七种类型:粮食生产专业村,蔬菜生产专业村,畜禽养殖专业村,水产养殖专业村,茶叶、水果、中药材等生产专业村,林业特色专业村以及休闲农业、森林旅游专业村。各地县级农业部门将组织专家编印 《精准扶贫特色种养模式参考手册》,列出当地适宜的特色种养产业、品种及适宜地区、贫困户,并给予技术指导。

在有条件从事粮食生产的贫困村,可尝试推行粮食+经济作物的耕作模式,推广稻鸭共育、稻鱼共生,并支持农牧结合、以种定养发展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蔬菜生产专业村则重点支持贫困户发展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蔬菜,皖南、皖西山区贫困村重点发展夏季高山蔬菜和食用菌。

皖南、皖西南等草场资源具有优势的区域,则可以发展畜禽养殖,发展生猪、家禽、牛羊养殖以及兔、蜂等特色品种养殖,同时推进村内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面资源条件较好的村,则可以往水产养殖方向发展,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展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

对于皖南、皖西茶叶主产县,则可根据自身发展优势进行茶叶、水果和中药材的生产,重点推广无性系茶园,推广水果、中药材的新优品种、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而分布在林区的贫困村,则可因地制宜打造木本油料、毛竹、苗木花卉等特色基地,并尝试开展林下种养业。此外,具有特色资源的贫困村,可根据自身条件兴办农家乐、开心农场、采摘园等项目,向休闲农业方向发展,省里将重点支持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及道路交通建设。

发展特色种养有扶持

据悉,特色种养业扶贫发展工程将重点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让每个从事农业产业的贫困人口都能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带动下脱贫,并给贫困地区“一村一品”专业村生产的农产品带来稳定出路。

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徽省将积极发动村“两委”成员、农村“能人”、返乡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牵头领办合作社,并引导贫困户参加,对于贫困户参与度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涉农项目资金支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时将优先评选,贫困县内招商引资的龙头企业也将得到优先奖补。

贫困户自己创办家庭农(林)场将得到各级农业、林业部门的技术服务和项目资金支持,示范家庭农场的评选将向他们倾斜。对于盘活村集体资产的贫困村,政府建立的投融资和担保平台将对其给予服务倾斜。

太和县、宿州市埇桥区将先行开展公益性农机推广体系与经营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试点,其他贫困县则要在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和农信农机农艺融合试点,农机购置补贴将优先满足贫困人口需求,国家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资金优先向贫困县倾斜。

根据要求,安徽省将在今年底前让10%的贫困村明确1个特色种养业项目,20%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明确从事1个项目;到2018年,全省所有具备条件的村均有1项特色种养业,其中至少40%形成 “一村一品”专业村,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都有从事的特色种养业项目;到2020年,全省所有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村都形成 “一村一品”专业村,每个从事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达到本县 (市、区)平均水平。

新闻推荐

农机手的圆梦路

■ 本报通讯员 张 钊本报记者 安耀武夕阳斜照,农机忙得正欢。 9月28日傍晚,在太和县坟台镇陈留村头,64岁的李先民正指挥着1台玉米联合收割机收割玉米,堆积如山的玉米棒在晚霞的映照下黄澄澄的,格...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