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修路 回报家乡
[摘要]本报通讯员 李芳
春节过后的农历初四,在太和县税镇椿庄园大酒店里,从孙楼村走出去的“扎兰屯市宝中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彦东设宴,请回乡过年在外地创业成功人士。聚会的主题是:我们在外创业成功了,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回报家乡父老,多为家乡做点实事。这一号召,得到了40多位回乡成功人士的积极响应,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村里的几条“断头路”有了“头”。
村里的“断头路”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都是相邻村庄的衔接处,在修路时,谁都不愿意多花修路钱,因此留下了中间一段没人修,形成了农村人所说的“断头路”。
今年43岁的徐彦东在当地是一个有威信的人,虽然他在外创业成功,但始终情系乡村,每年回到村里都要在村里做一些扶贫帮困的好事。徐彦东说,一个人不管事业上有多成功,如果因为你有了钱就忘记生你养你的乡村,那就愧对家乡父老。近年来,徐彦东捐资修路、捐资助学,积极支持村里公益设施建设等,个人出资达30多万元。
2013年,他听说村里实施“村村通”道路工程,上级拨付了一笔专项资金。可是,也需要村民自筹一部分钱款。在一年一次的村民“一事一议”自筹款项中,已经用于村里的其它建设,当年不能再从村民中收取任何费用。如果村里自筹资金不能到位的话,修路方案就不能实施。徐彦东得知此事后,向镇村干部表态说,“剩下的钱我来出。”村干部告诉他,又不是一条路,光这一项资金就得10多万元。徐彦东果断地说,“只要修路需要,别说10多万元,就是再多一些,这钱我也愿意出。”妻子也支持他为村里出资修路。多年前,徐彦东的母亲生前说过这样的话,“村里一下雨路就烂得难走,啥时候才能修一条像样的路啊。”直到母亲去世,村里的路也没有改变。这次,正好赶上了村里修路,为实现母亲生前的愿望,徐彦东为村里捐资10.5万元修路款。2015年,徐彦东还为本村的三官小学捐资1万多元,为200多名孩子购买了书包和文具,4名家庭贫困的学生每人得到了他资助的500元善款。他的爱心助学行动在群众中传为佳话。
徐彦东为乡亲做的好事一件又一件:马庄村五保户孙兰英今年80多岁了,多年没有用上电。年前,他听说后,为这位老人接通了电,还给她送去了零花钱。
在村民和成功人士心里,徐彦东是一位有威信和号召力的人。这次发起的回报社会、感恩乡亲的爱心活动,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从深圳、西安、温州和内蒙、新疆等地回来的成功人士纷纷加入这次活动。经事先考察预算,修这些“断送路”需要不少钱,徐彦东带头捐出2万元,其他人士也纷纷慷慨解囊。他们表示,今后如果乡亲们需要他们出钱的话,大家都会积极响应,能够为家乡群众做点好事,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齐德远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