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徐博徐海涛新华社合肥电安徽省阜阳市人
新华社记者 徐博 徐海涛
新华社合肥12月16日电安徽省阜阳市人口大约1050万,却有280多万在外务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起云涌的今天,阜阳以宽松政策营造环境,以市场需求对接项目,引来一大批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创业。
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你要是早1个月来,估计人都挤不进来。”阜阳市颍州区康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建说,“当时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都是装货、发货,800多亩杭白菊被浙江、湖北等地的制药厂家一扫而光,供不应求。”
让记者吃惊的是,3年前,欧阳建还是上海小有名气的时尚发型师,拥有9家美发连锁店,年收入近百万元。
2012年春节,欧阳建看到家乡到处悬挂着大红的“接您回家”条幅,家乡领导热情地召集他们开座谈会,谈回乡创业的想法,带他们到厂房企业参观,寻找创业灵感,对接创业项目……
“可能是故土难离吧,我狠下心把美发店的股份卖掉,投资杭白菊种植项目。”欧阳建说,“家乡政府给每亩地500元流转补贴,还投资帮助打机井、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他投资80多万元,种植杭白菊200多亩;2014年,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又投资近200万元兴建占地4亩的菊花烘干厂房;2015年,种植面积近800亩,总销售额达800万元。
“我已申请了注册商标,获得生产许可后,就能生产高端菊花茶了,一斤能卖到几百元呢。”欧阳建对未来充满信心。
此外,他还打算向政府申请,请附近的10多个村每村选派两户贫困户种植杭白菊。公司将提供免费提供种苗并以不低于每公斤8元的价格回购鲜花。
发挥优势资源 带动困难群体就业
小老板回来“种地”,农民工也不甘落后,返乡创业做起了第三产业。
“阜阳最丰富的就是劳动力资源,创业能不能在这个上面做文章?”来自阜阳颍东区正午镇的杨浩以前在上海务工。
家乡丰富的资源加上政府优厚的政策,杨浩回乡开办了家服通——一个将富余劳动力和大量家政需求对接起来的服务公司。
“维修、月嫂、保姆、清洗、搬家、订机票、办宽带……客户想到的,我们想到了。”杨浩说,“客户没想到的,我们替他们想到了!”
从2012年3月8日开业到年营业额超千万元、从最初10多人的团队发展到拥有员工360多名、从电话接单到如今的“PC、移动互联下单+线下门店支撑”,杨浩只用了不到3年时间。
阜阳市委书记于勇说,创业带动就业始终是阜阳追求的目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家政类公司解决的往往是困难人群——例如下岗人员、“40、50”人员、农村妇女等的就业,服务的大多也是特殊群体,例如长期卧床人员等。
“这样的公司一举多得,实在是应该鼓励!”于勇说。
“今年3月份到现在,公司已经免费培训了330多位家政服务人员,全部成功就业,平均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工资高的月嫂月收入可在10000元以上。”杨浩感叹道,“即便如此,市场缺口依然很大。”
“下一步,我要把阜阳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输送到更多的地方。”杨浩说,“合肥、北京、上海、深圳都将是我们的市场。”
发展高端产业 实现自我价值
返乡创业的阳光前景,不仅吸引了许多农民工,也让不少大学生变心动为行动,彭博就是其中一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他是土生土长的阜阳市太和县人。毕业6年后,他正式成为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在太和县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温室里,彭博掏出手机,随手点开一个APP,屏幕上就出现了温室内的实时画面。
彭博介绍,温室都安装了远程监控终端与中控室相连,能实时将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湿度等数据不间断传回。当数据超过设定值时,中控室就会自动发出浇水、施肥、抽风等指令,整个过程都不需人工干预。
他设想的是“定制农业”: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提前下达订单,有机良庄根据订单进行种植生产,消费者利用手机查看农产品生产全程,快递环节将新鲜蔬果第一时间送达用户家中。
“去年,我们拿50亩做实验,种植的彩椒直接出口俄罗斯,这可能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彭博说,“能站在行业前沿,正是我返乡的一大动因。”
于勇介绍,2012年以来,阜阳市已经连续4年组织开展“接您回家”系列活动,鼓励支持各群体返乡创业就业。截至目前,返乡创业累计已达3.66万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17万个,带动就业31.6万人,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冯启俊)1月6日下午5点多,太和县郭庙乡吴腰庄,当被抢走的5岁小女孩吴怡然在民警的护送下,回到家人怀抱时,整个村庄掌声雷鸣。记者从太和警方了解到,1月3日太和发生的这起女童被抢案成功侦破,公安部...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