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科技当家 种粮还看徐淙祥

阜阳日报 2015-12-28 07:28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关加加

“优质高产多打粮,快找劳模徐淙祥。节本增收又环保,农民应用都夸好。”这么多年来,在太和县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从2009年起,徐淙祥一直保持着安徽省小麦单产的最高纪录,去年再次刷新自己三年前创下的单产741.7公斤的纪录,创造了760.9公斤的新纪录。总结起这些年一直不断突破高产纪录的经验,徐淙祥用了四个字——科学种田。

寒冬季节,记者来到位于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徐淙祥家的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放眼望去,青青的麦苗长势旺盛,如铺在田野里的绿色地毯。“你看长势恁排场,明年又会有一个好收成。”站在一指多高的麦田里,徐淙祥看好来年的庄稼产量。

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是因为徐淙祥种田有秘诀:良种+良法。老徐种粮食,使用的都是统一供应的优良品种,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集成技术,为提升单产打下了坚实基础。“普通年景,我比其他人家每亩地多打两三百斤粮食不成问题;遇到灾年,良种良法的作用则更加明显。”徐淙祥说。

好技术落实到家家户户的田里,才能见到实效。徐淙祥告诉记者,通过长期在一线农业试验示范,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摸索探讨出4套小麦优质超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即60首谚语栽培法、20项关键技术栽培法、技术规程栽培法和农时季节栽培法,被当地村民誉为法宝。为了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他把高产技术变成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农谚:深耕细耙种足墒,苗全苗匀齐又壮。科学管理稳健长,六百公斤有保障……另外,在省农委的支持下,编成小册子,发给当地种粮大户人手一份。

“我原来种小麦,亩产不足400公斤,2008年应用徐淙祥小麦优质高产60首谚语栽培法,小麦品质、产量,年年大幅度提高,成本还有所下降。”太和县倪邱镇种粮大户王其贺深有体会地说,去年,他种的300亩小麦示范田,取得了以前没有过的好收成,平均亩产超650公斤,高产田块平均亩产达732.1公斤。

“土地规模种植,才能便于推广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节本增效。”为此,2010年,徐淙祥组织成立了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230亩,实现了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产品品牌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小麦良种繁育与瑞泰种业集团签订产销合同,每斤高出市场价15%,商品粮生产与三泰面粉厂签订订单,优质麦高出市场价3%-5%,效益可观。

从最初在自家田间研究高产栽培新技术,到如今拥有4000多亩生产规模。徐淙祥感慨地说,今后,将继续发挥示范作用,不断总结经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带动更多农民科学种田,实现持续增收。

新闻推荐

返乡办厂 吸纳群众就业

本报记者 关加加 实习生 张慧/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