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事一议解难题 村民告别泥水路

阜阳日报 2015-07-17 08:44 大字

[摘要]本报通讯员 薛建邦 高飞

在农村,修路是村民关心的一件大事,但也常常遇到资金短缺的难题。好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日前在太和县郭庙乡大薛庄村看到,一条长600多米、宽3.5米的水泥路从村中穿过,不时有村民开着三轮车穿梭来往,路旁的树荫下坐着几位老人唠着家常……“这条路今年午收前建成,总投资20多万元。其中,村民筹资近6万元,个人捐资0.15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拿了大头,给了13.9万元。以后无论下多大的雨,村里群众出门办事,再也不用踩‘泥窝窝\’了。”村支部书记薛化高兴地说。

据了解,自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郭庙乡共投资1600多万元,修通了40多公里的水泥路,基本上做到村村都通水泥路。“‘村村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但是,各自然村、村民组之间的路面没有硬化,村民还没有彻底告别‘泥水路\’。以前,我就在后付村包点,村里有一段大约800米长的土路,连接着大李庄、小张庄等四五个自然村,雨天下乡都要穿着胶鞋,周围土地也流转不出去。”乡党委副书记孙磊介绍说,去年,后付村采取“群众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财政奖补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25万余元,终于修通了这条路。筹资过程中,村民积极参与,仅一周时间就筹资近6.6万元,个人捐助3.8万元。此外,村里还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对工程实施全程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

公路“村村通”为全村居民出行和农产品外运带来极大方便。大李庄自然村的西瓜种植大户赵峰对此感受颇深。“过去路不通,我只能到外镇外村流转土地;今年,我在本村流转土地40多亩种植西瓜,现在每天拉着西瓜,只需十分钟就能来到乡西瓜交易市场,太方便了!”赵峰说,目前,全村的土地大部分已经流转出去,每亩地的租金1200元左右。

在双原路(双浮—原墙)北侧约200米处,坐落着吴寨小学。笔者看到,一条水泥路直通校园。“别看只有区区200米长,却解决了我们师生的大问题。过去一到雨天就要踏泥,车辆过不去,接送孩子的家长只好把车子停靠在双原路上,再把孩子抱过去,太麻烦啦!去年村里修通了这条路,村委会真的为师生办了一件大好事!”该校校长梅松行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全乡共实施8条村路建设项目,修建水泥路6.4公里,总投资211.8万元,其中,村民筹资47.5万元,个人捐助21.1万元,申请财政奖补143.2万元。这些村路修通后,全乡基本实现了由公路‘村村通\’变成‘组组通\’。”乡党委书记唐永利说,所有工程实行阳光操作,强化项目督查,宁可进度慢一点,也要保证质量,确保建成优质工程、群众满意工程。

新闻推荐

提起牛肉很多人不禁想起餐桌上的各种菜肴但太和县居民

本报记者 关加加 通讯员 方克奎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