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阿龙电商 网上销售家乡的味道

阜阳日报 2015-07-24 20:51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张凯培通讯员 薛建邦/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接到订单后,太和县阿龙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配送员出门送货。

2斤豆角、1棵卷心菜、3个茄子、1斤香菇……点开阿龙哥商城网站,江苏籍太和商人陈勇很快便下好了订单。“阿龙哥的菜同城配送,估摸半个小时就能送菜上门。”陈勇爽快地告诉记者,“在网上买菜,只需鼠标一点,就能轻松搞定,比出门买菜方便多了。”

近年来,随着太和县阿龙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业务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阜阳和太和本地的绿色农产品被放到网上销售,不仅方便了本地市民的生活,也让在外工作求学的阜阳人能很方便地尝到家乡的味道,“阿龙哥”的品牌由此变得更加响亮。

网上叫卖 开辟销售新渠道

2005年,注册“阿龙哥”商标,专门制作销售丸子;2007年,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蔬菜雪里红;2010年,种植富硒农产品,富硒西瓜卖出了市场高价;2012年,成立联合社并创建阿龙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400余种农产品被放到网上销售;2014年,开辟同城配送业务,网上销售变得迅速便捷……

近年来,“土不拉几”的太和农民张龙变得越来越时尚起来,因为他善于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把自己的“农”字号事业与互联网“扯”上了关系。“我原本就是农民,常年从事农产品的种植和经营事业。但是,我每一阶段的发展思路都会因时而变,不会长时间固守一种模式。”张龙介绍说,以网上销售为例,之所以涉足电商领域,和当初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后,400多种农产品遭遇销售难题有一定关系。“现在,互联网技术那么发达、普及,不利用太可惜了。我们就通过网络开拓市场,不仅解决了销售难题,也能在更大范围内推销咱们的特色农产品。”

今年52岁的阿龙哥名字叫张龙,太和县原墙镇农民,多年从事富硒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工作。让他欣喜的是,进军电商领域后,确实为农产品的销售开辟了广阔空间,但同时也遇到一些新问题:农产品不同于其他商品,由于保质期和保鲜期都比较短,做大做强非常困难,“网上接收订单,开展同城配送”,成为阿龙哥调整经营思路后确立的新方向。

“现代人的生活最讲究新鲜、健康和快捷。为此,我公司提出口号: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不超过24小时。太和县居民通过网络平台,可轻松购买我们400多种新鲜农产品,保证下单后半个小时内送到县城客户手中。经过实践,这种销售模式获得了成功,为我们的发展开辟出了新路径。”阿龙哥说。

开拓市场 线上线下都用功

   有了新想法,还需要变成一种可以实际操作的经营模式。2014年5月,阿龙哥着手筹建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阿龙哥商城。从前期网站建设,到后期市场推广,阿龙哥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很多努力。

“一开始真难。”阿龙哥告诉记者,由于市场知晓度低,第一天网上销售只接到几单生意;购置的10多辆配送车,也经常处于闲置状态。为开拓市场,阿龙哥和他的团队多次深入太和县城居民小区和企事业单位,宣传推介自己的电商销售模式,并推出购物满20元送货上门服务。持续努力之下,太和县城的市场被一点点打开。目前,公司的日订单量已达100单左右,太和县城不少普通市民家庭、机关食堂等都成了阿龙哥商城的忠实客户,商城月销售额达30万元左右。

“前段时间,我们特意做过一个网络调查。”公司电子业务部负责人马凯强告诉记者,根据调查结果,客户的平均单次消费额为87元;主要客户群包括80后年轻人和一些在太和的经商人员;主要销售方向包括家庭用户及食堂、工厂、餐厅等。“大家对于这样网上下单、上门送货的销售服务模式比较认可。另外,今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我们的特色农产品有70%销往太和本地,另外30%卖到了全国各地。由此可见,阜阳的农产品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谋划未来 筹建电子商务村

逛阿龙哥商城,市民不仅可以买到蔬菜、肉制品等新鲜食材,还能购买干货特产、健康礼品等系列产品,可选择的空间较大。

“电子商务步入正轨后,公司对发展方向又做了一些调整。”阿龙哥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在太和县城关镇流转500余亩土地,用于建设阿龙哥休闲农庄,包括电子商务村、休闲农产品种植基地等。

“尤其是电子商务村,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将太和县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联合起来,大家聚集到一起发展,能充分利用种植基地、道路、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对太和当地的电商企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发挥促进作用。”阿龙哥说。

眼下,阿龙哥休闲农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电商合作事宜也在同步推进中。阿龙哥说:“借助电商平台,希望公司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富泰发饰的网上功夫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薛建邦/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