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秸秆综合利用 群众期盼多

阜阳日报 2015-06-01 08:54 大字

[摘要]本报通讯员 薛建邦

随着午收相继展开,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成为各级政府和群众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日前,笔者走访太和县部分乡镇发现,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方面群众创造了不少好办法;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所思所盼。

秸秆还田增收多

这几天,太和县双庙乡王庙村村民王治轩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他的800多亩小麦丰收在望。王治轩告诉笔者,去年,他的小麦平均亩产1000斤以上,今年的收成要好于去年,这和秸秆还田有很大关系。

王治轩自上世纪90年代就租赁本村80多亩耕地,迄今已发展到800多亩,范围扩展到周围八个村子,年纯收入30万元以上,成为当地的种田能手。“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秸秆还田,多年的种田经验证明,秸秆粉碎还田能增加有机质,土壤疏松不板结,有利于作物生长。”王治轩说,在他的影响下,周围几个村庄基本上都不焚烧秸秆了。

尝到了甜头,王治轩种田的劲头更足了。今年,他又购买了两台旋耕机和两台秸秆粉碎机,除了对每个田块立割、立粉碎、立旋耕外,还为周围村民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几天前,40多亩油菜收割完毕,秸秆全部粉碎还田;眼下,我正组织人员移栽红薯秧苗。”王治轩说。

广积秸秆来养牛

   在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钢架结构牛棚里,近百头黄白相间的西门塔尔肉牛分列槽边吃着草料,饲养员推着料车,忙不迭地往槽里添料。这是笔者在洪山镇高老家村富民养殖场看到的场景。

“西门塔尔肉牛和本地黄牛在饲养方面没有太大区别,主要饲料就是粉碎的玉米秸秆和麦秸。两种料搭配着喂养,效果好着呢。”场长高恩卿一边介绍情况,一边领着笔者来到饲养场氨化池旁。笔者看到,这是一个长100米、宽5米、深2米的地下水泥池,里面存放着粉碎后的玉米、小麦秸秆。高恩卿介绍说,“牛很爱吃这种氨化后的秸秆,去年我储存了6万多斤秸秆,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正好可以用麦秸来补充。”高恩卿说。

早前,高恩卿常年在新疆、甘肃一带做生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厌倦了漂泊的生活,便寻思着回家乡找点事做。他看到新疆、甘肃养西门塔尔牛的特别多,饲料是家乡常见的玉米秸秆,效益也不错,便萌生了回家养牛的念头。2009年,他从新疆、甘肃引进几十头西门塔尔牛,在家安心地做起了牛倌。

“我和亳州的一家牛肉加工厂签订有常年供销合同,眼下这些牛正准备出售,之后,我到河北、甘肃再引进一批牛犊。一年下来收入10万多元。”说到这里,高恩卿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垄上难题如何解

   为做好今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太和县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相关措施,力争实现“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实现零火点”的目标。日前,笔者走访了太和县部分乡镇,通过和干部群众交流,发现秸秆焚烧这道“垄上难题”仍然摆在面前。

在双庙镇叶庄村村民叶振民老人家中,笔者了解到,他老伴半身不遂,三个儿子都在新疆打工,收割10多亩小麦的活计全落在他一人身上。“过去秸秆无力运出,只好烧掉;今年,听说有帮扶队帮忙粉碎秸秆,真是太好了!”叶振民说,“要不然,俺还真没本事处理那么多的秸秆。”

据了解,当下的太和农村,像叶振民这样的空巢家庭还有很多。每年夏收和夏种,在外务工的青壮劳力大多不回家,留守在家的多是老年人和妇女,让他们来张罗收麦、夏种和处理秸秆的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因此,夏收夏种时节,需要继续加大对困难户的帮扶力度。

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全县农业机械特别是秸秆粉碎机数量依然不足;回收加工秸秆的企业较少;全县养牛场的秸秆需求量和秸秆贮存总量比例失调;收贮秸秆占用场地大、风险高。这些因素都制约着秸秆禁烧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新闻推荐

通讯员齐德远因怀疑自己罹患肝癌便产生厌世情绪

本报讯 (通讯员 齐德远)因怀疑自己罹患肝癌,便产生厌世情绪,进而持仿真枪连续多次抢劫出租车司机,终被警方抓获。   5月29日16时许,一名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在太和县晶宫大酒店门口拦下的哥刘某...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