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好便利 承载更多创富梦想
[摘要]本报记者 张凯培 实习生 李慧敏
提起“满好便利”,不少阜阳人都会感到很熟悉:大街小巷时不时会看到“满好便利”的门店,24小时的经营模式也为市民生活增添了许多方便。
作为阜阳本土企业,“满好便利”有着哪些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思路,近日记者采访了该企业的创始人、企业董事长张曙光,听他讲述多年来他和“满好便利”之间的故事。
二十出头着手办超市
熟悉张曙光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特别能“折腾”的人:办超市、搞经营、做创新,他总愿意当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97年,年仅23岁、参加工作才几年的张曙光遭遇了人生重大挫折:所在企业因经营不善,宣布倒闭,年纪轻轻的他不得不面对失业难题。办超市于那时的他而言,成为了生活的新希望、困境之中抓到的一根救命稻草。
为啥选择办超市?这和张曙光之前从事的工作有关系。作为供销系统的一个下属公司,张曙光曾在1994年帮助公司办过超市。尽管经营时间不久,但他对这一业态有了一定的了解。
“最早开办的超市名叫远大超市。”张曙光说,由于当时体制机制的限制,尽管该超市主要由自己投资经营,但性质却属国营企业。真正捋顺关系、改制为私营企业则是在2000年。那时远大超市有5家门店,全部更名为满好便利,阜阳满好超市有限公司自此成立。
将满好定位为便利店
满好便利成立之初,依旧按照过去超市的模式经营。而那时,也正是超市蓬勃发展的年代。同质化的经营、更多的竞争对手,让满好便利进入了发展的瓶颈,也让张曙光有了更多的思索:“新形势下,如何调整发展方向,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
经过市场调研和考察学习,便利店业态成为他对公司门店的全新定位。“在零售业领域,社区超市、大卖场以及便利店是三个不同的业态。相比较大卖场和社区超市集中购物的模式,我们的门店则更注重于便捷消费,目标人群主要集中在15至45岁的年轻群体。另外,24小时的经营模式,也可以为市民生活增添更多便利。”
重新定位,为满好便利赢得更多发展机遇。从2009年开始,满好便利的规模一再扩大,最多时达到百余家门店,调整掉一部分选址不准确的门店之后,如今仍有70余家门店。而门店范围除了在城区之外,还包括淮南市以及太和县。
这里承载着创富梦想
企业要发展壮大,人才和资金是两大重要的条件。对于张曙光来说,如何更好解决这两大难题,是他一直追求并为之努力的方向。
“我们当前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运行模式。在有效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打造一个个创业平台,让更多人实现自己的创富梦想。”张曙光告诉记者,当前满好便利主要实施直营店委托经营模式。
所谓“直营店委托经营模式”,就是由店长缴纳一定的信誉保证金“加盟”,满好便利为之提供物流及管理指导等服务。“我们除了给店长固定的工资之外,还与之开展‘毛利分红\’,将毛利润的80%分给店长,由其用于店面租金缴纳、员工工资发放等,当然店长自己也能获得不少的收益。这就相当于一个双赢的平台。店长因为有分红,工作积极性更高,而且可以就此解决家庭的就业问题;于我们而言,不仅解决了人才问题,更吸收了一定的社会资金,对企业进一步发展很有利。”张曙光说。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张曙光有着自己的打算:利用当前满好便利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形式,以阜阳为中心、半径200公里以内大力发展“特许加盟”,力争下一个5年新开加盟店600家,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希望更多人跟着我们富起来,也希望‘满好\’的存在为更多市民带来生活上的便利。”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张钊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