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返乡创业 户家兄弟雨伞销国外

阜阳日报 2015-05-06 08:59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关加加 通讯员 方克奎

几年前,太和县居民户山峰、户艳峰兄弟俩还是个卖苦力的打工者。如今,两人返乡创办的太和县鑫宇雨具有限公司,年加工雨伞达200万把,产品出口至英国、南非、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20多万美元,带动当地群众就业200多人。

近日,记者来到太和县高庙镇,只见户山峰、户艳峰兄弟俩正忙着指导工人将刚刚生产的雨伞装箱,这些货物即将运送到阜阳海关准备出口。“这一批货是发到巴拿马的,两三天走一回货,一次发300箱左右。一单下来,能挣十几万元。”户山峰说。

1997年,太和县皮条孙镇水流村青年户山峰高中毕业后,来到福建省一家雨具厂打工,成为一名普通的雨伞加工工人。虽然每月的工资只有500多元,但户山峰对这份工作很满足。他在努力工作、辛勤付出的同时,认真学习雨伞加工技术,掌握了雨伞加工和生产的整个流程。“进厂后,我就用心学,从一开始的裁布、缝伞,到后来的质检、评鉴、包装等流程。”户山峰说。

工作进入正轨,户山峰把弟弟户艳峰也带了过去。在这家雨伞厂,兄弟俩一干就是11个年头,成为熟练工人后,弟弟户艳峰还当上了企业管理人员。不过,优厚的待遇并没有让兄弟俩安于现状。随着经验技术的积累,两人对自主创业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技术流程都掌握了,也慢慢接触到了一些客户,就想自己试试单干。”2008年,兄弟俩深思熟虑后,在福建晋江市租了几间厂房,招了十几名员工,创办了一家小型雨具加工厂。由于诚信经营,工厂生意很不错,第一年就挣了近10万元。

在收获效益的同时,兄弟俩也尝到了在外打拼的艰辛:厂子规模小,资金短缺,留不住工人不说,昂贵的厂房租金也让他们吃不消。近两年,看到家乡出台了不少鼓励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让户山峰兄弟颇为心动。“详细考察一番后,我们就决定回去,一来政策帮扶力度大,更重要的是,家里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突出。”经过认真考虑,2013年,户山峰兄弟回到家乡太和县,注册成立了鑫宇雨具有限公司,先在高庙镇建了加工厂,由弟弟户艳峰担任法人代表并负责生产,哥哥户山峰则负责采购和销售。

或许连户山峰兄弟也没想到,回乡之后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在家创业的优势便迅速显现:家乡人力资源丰富,不仅解决了工人短缺的问题,带动了周围群众就业,还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很多工人完全不用来厂里上班,我们教会技术,把伞骨等送到他们家里,工人就能在家零散加工成品雨伞,工作时间自由,钱也不少挣。”户山峰说,尤其是当地农村留守的中老年妇女较多,这种较为自由的工作方式,一举解决了不少工人“既要顾家、又要挣钱”的难题,很受当地群众欢迎。

得益于在外经验技术积累和新颖的劳作方式,建厂两年多来,户山峰兄弟的雨伞加工事业经历了滚雪球式的发展。目前,兄弟俩又陆续在当地双浮镇和城关镇成立了两家分公司,工人也从当初的十几人发展至200多人,企业年纯利润近200万元。产品除一部分销往义乌外,大部分销往欧美、非洲市场。“今后,我们准备将雨伞加工总部搬到太和经济开发区,然后争取多在周边其他乡镇建立雨伞加工点,让雨伞加工业在太和县遍地开花,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谈及未来的发展,户山峰兄弟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倪邱老人立遗愿 捐献角膜送光明

本报记者 杨燕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