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五一假期太和县组织乡镇县直名党员干部来到革命摇篮井

阜阳日报 2015-05-08 08:59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冯启俊

“五一”假期,太和县组织乡镇、县直67名党员干部来到革命摇篮井冈山,开展为期三天的党性修养再教育。这标志着太和县“严守六条戒律、改进干部作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拉开帷幕。

干部作风决定事业成败。今年以来,太和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名列皖北前列,加快发展、奋力赶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关键时刻,太和县针对干部作风制定“六条戒律”,提出把作风课堂搬到工作一线,在实干中历练硬作风,以良好作风保障太和勇争一流。

以良好作风作保障,奋力赶超势头强劲

“以前来办房产税票,有时一天也办不下来,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不仅效率提高了,服务也比较人性化,人多时工作人员还会打电话提醒。”近日,在太和县政务服务中心地税窗口,前去办事的张晨对窗口服务的变化连声称赞。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太和县在加快发展中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对“慵懒散奢”、“走读”等陋习重点治理、严肃问责,严明岗位责任制、请销假等八项纪律,广大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太和县建立指挥部负责制、一线工作法、工作交办、清单政务、督查调度等抓落实工作机制,加之经过依法治乱和两个大干一百天活动的洗礼、锻炼,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明显提升。一个例证是,2014年该县有451名党员干部主动申请到一线指挥部工作。

良好的作风为太和县加快发展增添了动力。去年,该县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荣获全市考核双第一,多项指标增速在全市保持领先,成为太和发展史上最好最快的一个时期。今年以来,该县继续保持了加速发展态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市、皖北前列。一季度,该县完成生产总值35.3亿元,同比增长12.8%,创5年来新高,增速居全市第一;财政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居皖北各县市第三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亿元,同比增长13%,总量居皖北各县市第一;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188万美元,同比增长86%,增速全市第一……

如今的太和,项目建设遍地开花,工地厂区塔吊林立,城乡变化日新月异,城市路网全线铺开,造林绿化生机勃勃,加快发展、奋力赶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

继续拧紧螺丝,抓住要害,解决好干部自身问题

   “太和县在作风建设上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作风建设的基础还不稳固。”太和县委书记王玉峰说,“去年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感到太和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流行病\’又有‘地方病\’。”

找不到病根,就治不好病。为了摸清“病根”,2014年8月,太和县委责成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针对全县党员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县直机关、乡镇、村三个类别,进行了深入调研。

“基层干部群众提出来的问题很多,而且都很具体。”县委调研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村民反映村里低保优亲厚友;乡镇干部不深入群众,有工作才上门;到县里单位办证非常难,今天说缺了这个手续,明天说缺了那个手续,要跑好几趟等等。

三个月的调研,太和县从中总结出了党员干部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愚”,即思想愚钝,主要表现为不懂装懂,不会不学;“散”,即有的班子不团结,有的同志做自己的生意、打自己的算盘,长期不在岗,有的同志无视工作纪律,上班时间斗地主、玩手机、逛淘宝;“乱”,即管理章法乱,主要表现为不讲规矩,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难”,即群众办事难,有的不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度,让群众“跑断了腿、说破了嘴、伤透了心”;“慢”,即工作节奏慢,“懒政”现象突出,在岗不敬业,出工不出力;“怕”,即不敢担当,主要表现为怕触及矛盾,怕吃苦受累,怕承担责任;“奢”,即贪图享受,主要表现为追求享受、追逐名利、互相攀比。

“这是干部作风的支流,不是主流。但如果任其蔓延,必然损害组织形象、阻碍事业发展,必须认真解决。”王玉峰说。

在准确“画像”的基础上,太和县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借鉴中央制定八项规定的思路,制定了党员干部作风“六条戒律”:戒学风不良、戒不讲规矩、戒自由散漫、戒不敢担当、戒懒政乱为、戒奢侈腐化。

“我们制定‘六条戒律\’,就是要继续拧紧螺丝,抓住要害,解决好干部自己的问题,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使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在太和落地生根。”王玉峰表示。

把作风课堂搬到工作一线

   “吃不吃低保,村民说了算。这个做法好,群众当然拥护。”近日,太和县大新镇辛庄村2015年度低保年审民主评议会上,困难村民逐一在评议小组及村民代表面前,介绍家庭情况,接受众人评议,这一做法受到群众称赞。

农村低保中的“人情保”“关系保”,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太和县完善制度,实施了民主评议和长期公示等制度,由群众决定将低保分配给谁。

实际上,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太和县已经着手破解,一场场直面现实的“问题大清扫”正在各个领域展开。

“长期以来,因为报酬低、上升通道窄等原因,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干部交流缓慢,乡镇和单位党委班子成员任职10年以上的比比皆是,导致工作懈怠、思维定式。”太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郭亚民告诉记者,这是导致作风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5年以来,太和县启动实施了基层组织建设“六项工程”,包括补钙强骨工程、拴心育人工程等。同时,坚持在一线历练干部,先后向21个重点工作指挥部选派122名优秀年轻干部,变原来的“伯乐选马”为现在的“赛场选马”,不搞论资排辈、不搞平衡交流,极大调动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遏制散、乱、慢、怕的小切口,打开的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的工作面。“单纯就作风抓作风,只能是空对空、‘两张皮\’。我们要把作风课堂搬到工作一线,在实干中历练硬作风,以优良作风促进工作开展。”王玉峰说。

新闻推荐

太和文庙 一脉文风泽百年

本报记者 关加加 通讯员 史浩然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