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太和香椿推广矮化密植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5-04-14 09:55 大字

人间四月天,春风送暖,燕子呢喃。在这美好的时节,太和县沙颍河沿岸6000多亩香椿开始采摘、上市,不仅成为春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收入。

4月4日一大早,太和县大新镇广缙村热闹非凡,村民们正在连片的香椿树林里采摘椿芽。低矮的香椿树前,伸手就能采摘;而在相对较高的树前,一些村民则拿着特制的钩子,甚至搬来梯子,夹住一朵椿芽轻轻一旋转,椿芽便与枝干脱离了。漫步在香椿种植基地,笔者被香椿独特的香气所陶醉。

“我这手里就是今年新下来的黑油椿,嫩得都能掐出水来,市场上可以卖到80元一斤,我家种了2亩多,一季下来能挣个一两万元。 ”正在采摘的村民张柏军乐呵呵地将新采的椿芽递到笔者面前说,“香得很,你闻闻。 ”

从4月2日起,位于大新镇小集村的太和县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就开始大量收购合作社社员的香椿。 “这是头一茬椿芽,香味浓郁,质量上乘,最能卖上高价。 ”合作社负责人张虎告诉笔者,目前,北京一位客户已经订购首批椿芽达一吨重。 3日下午,这批货已经被送到阜阳机场,空运至北京。

笔者了解到,太和香椿以该县城关镇西王窑、大新镇张玉皇村为中心发展,涉及税镇、旧县、城关、赵集等6个乡镇,117个自然村,面积达6000多亩,四旁零星栽植约15万株。近年来,县科技部门通过与北京、合肥等地高校院所合作,对当地的香椿树种矮化驯服,发展出一套“矮化密植”的种植技术,使香椿产量和品质都有大幅提升。去年,太和县香椿种植实现产值2.5亿元,香椿芽加工产品销售达3.5亿元。

“传统的稀杆高植种植模式,香椿树干分枝少、树枝生长松散,香椿芽采摘难度大、效益相对不高。通过推广矮化密植技术,可实现亩增产60%以上,亩净增加经济效益5000元以上。 ”张虎介绍说,2009年,他投资300多万元成立了太和县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玉皇贡椿”品牌,采取“工厂+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思路,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引导农户科学种植。据统计,2014年,合作社累计实现收入达860万元,实现利税360万元,除去套种的农作物外,每亩香椿林可为农民带来上万元收入,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加加 方克奎)

新闻推荐

帮留守娃千里圆梦

太和县李兴镇计生部门长期以来将关爱留守儿童纳入日常工作。今年6月底,主动牵头各村计生协会,对该镇外出务工较为集中的浙江省安吉市、路桥区务工人员信息进行摸底,做好对接联系,并安排十余辆大巴车,...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