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族村里和谐风

阜阳日报 2015-04-13 09:05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程榭 通讯员 薛建邦

坟台镇民族村位于太和县东北部,和亳州市接壤,全村5100多人中,其中回族有1200多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近年来,全村人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共同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新曲。

“过去,村子里回汉两族村民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纠纷,甚至和淝河对岸的亳州村民打架斗殴,让双方的镇村干部很伤脑筋。”民族村党支部书记王自明说,他在2008年担任村委会主任时就处理过回族青年三轮车轧坏汉民麦苗的事件,虽然风波很快得到平息,但从此以后,王自明就决心为有效预防和化解民族间在生产、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做出努力。

王自明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汉族乡亲修了一条1200多米长的水泥路。接着,由政府出资补贴,汉族乡亲帮忙,为教门庄的回民乡亲修了一条2000多米长的柏油路,大大方便了回族群众的出行。教门庄与汉民居住地大小张庄相隔1200多米,因为在大小张庄与教门庄之间几乎全部是教门庄一家一户的承包地,若有一户不同意,这路就甭想修。王自明先从自己的父亲、兄弟和亲叔叔开始,耐心细致地做教门庄回族乡亲的思想工作。终于,一条1200多米长的水泥路竣工了,大小张庄人欢天喜地,一口气购买了五部大联合收割机。当年麦收,联合收割机一齐沿着这条新修的水泥路,开进教门庄的麦田,首先为回族乡亲开镰。回、汉两族乡亲站在田头路边,一边观看新机下田,一边互致问候,说的尽是“咱们兄弟民族是一家,谁也离不开谁”的亲热话。

路通了,心畅了,民族村的回汉居民渐渐走在一起,坐到一处,关系变得融洽起来。“去年午季,汉民王永明、王和太就义务为邻村教门庄的孤寡老人以及留守妇女拉麦。一些回民办有养鸡场、养牛场等,有些汉民也想办小型家庭养殖场,回族兄弟就无偿帮助他们。现在,全村养牛、养鸡、养羊、养鸭遍地开花,村民逐渐富裕起来。”王自明告诉笔者。

太和县政协委员、本村清真寺阿訇杨金刚在清真寺旁边办了一所幼儿园,距今已有10年历史。他告诉笔者,当初,汉民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现在汉民兄弟的孩子已占到一半以上。“每逢开斋节,镇村干部以及汉民兄弟纷纷前来共同欢庆节日。另外,回汉两族通婚现象已渐渐多了起来。我也为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感到高兴。”杨金刚激动地说。

新闻推荐

春雨润如酥万木绿枝头当前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颍淮大

本报记者徐立成实习生党梦迪通讯员杨伟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民族村里和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