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带领农民奔小康

阜阳日报 2015-04-24 09:01 大字

[摘要]记市四届人大代表、太和县马集乡港集村党支部书记刘建立

本报记者 关加加 通讯员 王可

   现年51岁的刘建立有很多“身份”——农民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基层干部……但是他自己最满意的却是人大代表。这一身份不仅印证了群众对他的信任,还体现了他“不能只顾自己、还得时刻想着群众”的情怀。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不少农民还在为致富无门而发愁时,太和县马集乡港集村的小伙刘建立便走上了发家致富路。尽管经营方式简单——骑着自行车,手拿拨浪鼓,走村串户收购人发,但收入很是可观。没过几年,完成原始积累的刘建立,便在当地成立了太和县聚金海岸发制品有限公司,带动了当地100名劳动力、20户农民从事发制品收购和加工,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

2006年,刘建立当选港集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港集村尽管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人发加工专业村,但长期以贩卖和加工低档发为主,附加值很低,直接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幅度。为了进一步拓宽村民的致富路,刘建立刚一上任,就动起了推进当地人发加工产业发展壮大、实现转型的心思。

带着村民远赴外地学技术、利用自有客户资源拓市场……虽然不是为自己谋福利,但刘建立却比经营自己的生意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人发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靠着这一行当,实现了发家致富。目前,港集村注册登记的发制品一般纳税人企业达50多家,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从2007年的3335元增至2万元左右,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超过300户,资产百万以上的农户80多家。

由于产业聚集优势明显,2007年,马集乡工业聚集区也落户港集村。现在,园区出口企业7家,规上企业11家,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当地人发加工产业链条,也使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村民李夫平介绍,现在村里好多人一年就能赚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而且是一带一片。而这正得益于刘建立的引路。“以前靠种地,一年也就收入五六千块钱,现在即使不做生意,也能在村里打份工,一年少说也得挣个一两万块钱。”

村民生活越来越富裕,但刘建立并未因此而满足。“现在能挣点钱不假,以后咋办,咱要想的是今后让群众的日子咋能过得更好。”这两年,港集村民腰包渐鼓,房子也越建越漂亮,但刘建立发现,由于直接务农村民减少等原因,村里空心化的问题也越发严重,不少土地甚至长期荒废。

“充分利用好这些土地资源,既能提高农民收入,还能通过积累村级发展基金等,保障一些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刘建立觉得,即使不是村干部,身为人大代表的他也不能看着农民的土地闲置或荒废。很快,经过多次调研,他便向市人大和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了加强农村土地复垦的议案和建议。

如今,这些建议和议案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仅港集村就通过土地复垦“多出”土地360多亩,不仅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

新闻推荐

月日太和经济开发区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来到原墙镇赵书香

5月9日,太和经济开发区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来到原墙镇赵书香烈士故居,学习烈士精神,品读烈士信仰,并庄严宣誓。赵书香1910年12月30日出生于太和县原墙镇刘庙村委会赵庄村,1932年,在中共太和县委的领导下,他积极参加反帝...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带领农民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