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湾航运为何衰落
[摘要]刘家富
随着时代的进步,阜阳交通建设取得飞跃性发展,水运慢慢被陆运、空运所代替,三里湾码头也从曾经的辉煌逐渐走向衰落,直至消失。三里湾航运萎缩的原因很多,与整个中国社会近代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与近代乃至今天阜阳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路铁路兴起 水运不再一家独大
首先,进入民国时期以后,阜阳及其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铁路、空运逐渐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水路航运不再是一家独大。随着津浦铁路、陇海铁路、粤汉铁路等铁路的修建,淮河水运逐渐被快捷价廉的铁路运输所取代,原先需要经过阜阳水路中转的南北商品大多在蚌埠、徐州、武汉等铁路枢纽城市转运。公路方面,民国成立后,阜阳及其周边地区的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民国17年(1928年),阜蚌、阜涡、阜板(桥集)、阜地(理城)等公路路面加宽为8米。民国24年(1935年)10月,归信(自商丘至信阳)公路扩建,泥土路面改为8米宽的砖碴路面。民国25年(1936年),归祁(自商丘至祁门)公路扩建,泥土路面改为8米宽的砖碴路面。
就阜阳本地的交通状况看,20世纪20年代初阜阳陆路运输开始有所发展,标志是1920年现代运输工具汽车在阜阳的使用。这一年,北洋皖系军阀头领倪嗣冲的侄子倪腾辉购进4部汽车,利用原阜阳至怀远的土路,经营阜阳至蚌埠的客货运输。这是阜阳最早利用汽车经营运输的历史记载。民国10年(1921年)秋,绰号“李瞎子”的商人李占元,从上海购进10台旧汽车,在茨河铺、泉河北等地建立私营车站,开展客货运输。当时,李占元主要跑蚌埠至亳州一线。民国13年(1924年),太和县士绅高希龄购进几辆旧汽车,创办了太和汽车公司,经营安徽与河南两省接壤之地,后因遭官夺匪掠而倒闭。1921年,阜阳城内也出现了汽车这一现代化交通工具。据资料记载,“民国10年(1921年),县城内出现大轮板车(俗称架子车)、黄包车、货运汽车。”由于数量极少且价格相当高,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用得起。此外,这一时期,阜阳航空运输也慢慢起步。民国24年(1935年)秋,阜阳建成总面积1000亩的九里沟飞机场,但不久即被破坏。抗战期间,由于作战和运送战略物资的需要,国民党军队曾经在今阜阳市南李集建一个军用飞机场,抗日战争胜利后废弃。
与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事业发展相反,民国成立后的阜阳水上航运呈现出日渐衰退的趋势。当时,阜阳的交通航运虽然仍以水路为主,但由于长期以来历届政府没有对河道进行妥善维护,致使河床多段淤积,水上运输渐失优势,远不能与往昔相比。加之,这一时期的水上运输工具仍是一些诸如划子、铺梢子、芒子、良划以及对联划等老旧的木质帆船,大多仍使用人力,很少使用机械动力,从事水上运输的船民也大多是无地或少地的农户,运行速度极其缓慢,使水运慢慢失去了市场优势。
日军轰炸和黄泛 严重破坏阜阳水运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多次轰炸阜阳,严重破坏了阜阳的水路航线。1938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清晨,一架日军飞机飞至三里湾盘旋侦察,丢下几颗炸弹。此后,日军对阜阳进行了近20次轰炸,阜阳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其中的一次轰炸,使三里湾附近的西顺河街遭受重创,有三十多户居民全家被炸死,80%的房屋被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1938年6月,国民政府为阻击日军西进,炸开河南花园口黄河大堤,滚滚河水汹涌南下,经过颍河注入淮河。洪水过后,大量泥沙淤积于颍河,致使颍河河道“一百零三湾,湾湾有险滩”。泉河航运也在这次水灾中受到致命打击。最初,泉河自西向东,经阜阳城北关外直接注入颍河。1938年的水灾之后,泉河水系遭到严重破坏,下游河道淤塞严重,地形错综复杂,坑坑洼洼,水流受阻。泉河水在城西大田集以东的绝河湾向东北流经大卢庄、孙楼后折而向东南流经白庙,再转而向南,经十里铺、姚营转了一个大弯,至花园西,经北门口才汇入泉河干流,最后缓缓东向注入颍河。这次黄河大决口,使得阜阳的内河航运日渐衰落。
各种黑恶势力使水运陷于衰落
三里湾航运、物流的日渐衰落也与当地的商业贸易不断衰弱有很大关系。民国时期,除了西方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政府的掠夺、压榨外,当时阜阳商业经济还遭到其他各种势力的盘剥和破坏。如:各路土匪频繁进入阜阳城乡烧杀掳掠,严重干扰阜阳商业的正常运营,许多本地商人为躲避土匪掠夺不得不关门歇业,一些外地客商也因担惊受怕而离开阜阳。另外,阜阳的地方政府势力、帮会以及其他流氓势力也把商家当作敲诈对象,他们以收保护费的名义无休止地勒索商家。1932年春,设在三里湾镇小河嘴的水上公安局,为收取所谓的来往商船的过路费和治安费,便设立警卡,拦住颍河上的船只不准上下行驶。结果,所有运粮运盐的商船全被困在河下。颍河两岸的几十家经营食盐和粮食的商行束手无策,粮食无法运出,食盐无法输入,生意大受损失。
除政府势力外,当时三里湾镇上还有名目繁多的帮会和土匪势力。其中,安清帮势力最大,它们把富裕商人当成欺诈对象。各种黑恶势力的盘剥掠夺,使得当时三里湾镇上的各商户噤若寒蝉,要么关门歇业,要么远走他乡。外地客商也“谈阜色变”,不再前来阜阳投资贸易。三里湾乃至整个阜阳的商业繁华不再,各条河流上的商船也大多销声匿迹,阜阳航运、物流逐渐走向停滞、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阜阳境内的河道进行疏浚和修复,一方面对各种扰乱商业发展的黑恶势力进行强有力的打击铲除,彻底清除了危害阜城经济发展的各种势力,阜阳的工商业重获新生,阜阳的内河航运也得以旧貌换新颜,再次成为“东西航道,南北通衢”。
(作者系阜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
本版由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协办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