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倾心为民办实事
[摘要]本报记者 牛真子
一条3米宽、2700多米长的水泥路通往十里沟小学,放学的孩子结伴而行,陆续回家,即便下雨,他们上学放学再也不用走原来的泥巴路了。吃过晚饭,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村民来到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伴着音乐跳起了广场舞。但在2012年以前,这些变化都是村民心中盼望,却难以实现的。直到2012年5月,选派干部齐磊的到来,让村子变了模样。
2012年5月,省委组织部分配的选派干部名额下来时,安徽行政学院青年教师齐磊主动报名,要求下乡锻炼。经批准,他被安排到太和县税镇十里沟村挂职党总支第一书记,任期两年。
放着好好的老师不做,非要到乡下吃苦,他能做好农村工作吗?看着这个从城里来的年轻人,有村民心里犯起了嘀咕。“的确,刚下乡时,确实遇到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语言上、饮食上、生活上,都不大适应。”齐磊坦言,自己是南方人,后来又到省城工作,对皖北尤其是对皖北农村基本没什么了解。“这里一天三顿都吃馒头,老乡说的方言自己也听不懂……这些不适应都是我之前没想到的。尽管如此,既然我来了,就要实实在在为村民做些实事。”
为了能尽快投入到农村工作中,进村工作伊始,主动转换角色,了解村情民意成了齐磊的第一个任务。“这个村有14个自然村,7561口人,农作物种植结构非常简单,除了种地和外出务工以外,没有其他收入……”通过一个月的走访,齐磊了解到这些基本信息,感受到村民渴望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强烈愿望。同时,因为这一次次走访,让村干部和群众对他建立起初步的信任,他也慢慢理出了促进村里发展的工作思路。
要想富先修路,村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交通困难。“以前村小学门口是泥巴路,下雨天都没法走,村民反映强烈。”2012年8月,齐磊着手规划修路的事,通过“一事一议”民生工程项目,筹集资金81.7万元,修建道路2725米,沟通了郝庄自然村至十里沟小学的道路。同时,又向县财政局申请扶贫专项资金,修建了一条240米长的十里沟小学至小张庄的道路、一座308省道至村卫生室的桥梁。
2012年底,马路、桥梁竣工那天,村里的群众像过年一样。尽管时隔一年多,但提起当时的感受,老党员陈钧仍然很感动:“这个小伙子为我们村里解决了一大难题,方便了孩子上学,方便了大家出行。他是真心想为咱群众做事啊!”
看到村里不少村民还住着低矮、破旧的房屋,齐磊想,把路修好了,下一步就要带领群众致富。“要想让群众增收致富,就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经过一番考察,齐磊发现,十里沟村临近沙颍河,临河的土质适合种植香椿,这应该是一个致富的门路。不过,河边种植有大量杨树,涉及到10余个自然村村民,要想动员种树的村民砍下杨树改种香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2013年初,齐磊和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主要是把这笔账给群众算清楚,让群众明白,种香椿的经济效益要远超过种杨树。”齐磊告诉记者,如果种杨树的话,三至五年长大砍伐卖掉,一亩地也只能有一两千元的收入,经济价值不高而且春末夏初杨絮还会污染环境;如果种香椿的话,预计一年就能增收1万元。在齐磊和村干部的劝说下,不少村民心动了,纷纷清除自家种下的杨树,改种了香椿。
同时,齐磊还组织村民流转110亩土地,新建苗木基地,并筹措资金,扩大村里墙体材料厂的生产规模。两年的任期很快就结束了。今年10月下旬,齐磊开始办理相关手续,离开十里沟村。对这个村子,他有诸多不舍。临走之际,他看着那茁壮成长的香椿树林说:“3年后,这些树木将长大。到时候,群众将能增加一部分收入,我要回来看看村里的变化,看看那些质朴的乡亲们。”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任秉文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