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养水蛭,一亩可获利2万!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4-11-04 10:16 大字

水蛭,因以吸血为生而令人厌憎,而其分泌液中含有的抗凝血成分,却给太和县冠禅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中华带来了商机。近年来,李中华回乡流转土地,建池养殖水蛭,亩均效益达到两万多元。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太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的冠禅农业科技公司,只见一个个养殖水池整齐排列,用于展示的玻璃器皿内,大小不一的水蛭爬满了四壁。 “这些活水蛭需要晒干制成干品,然后发往各个医药企业。 ”李中华告诉笔者。

“我们一开始接触水蛭干品时,价格大概在200元/公斤左右,那时野生资源很多,但是随着水污染的加重,野生水蛭越来越少,而市场需求却越来越大,导致水蛭价格一直上涨,从200多元涨到了现在的1000多元。 ”

看到水蛭的药用价值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外从事药品经营的李中华产生了养殖水蛭的念头。2011年5月份,李中华回到家乡,投资70万元在桑营镇做起了水蛭散养。

“这么多年养殖水蛭,也经历了不少挫折。 ”养殖之初,由于关键技术不成熟,李中华当年所有的投入几乎亏损殆尽。

“那一年之后,我们开始去各地的技术院校,请教或者干脆聘请一些专业人员和专家,技术也就慢慢成熟起来了。 ”2013年7月份,李中华再次投入400万元,在三塔镇王小庙村流转土地50多亩,建立了标准化的养殖池50个、精养池14个,开始第二次养殖水蛭。由于得到大专院校的技术支持,这次养殖中遇到的问题,李中华都成功地一一化解,实现了由水蛭的自然繁殖到人工繁殖,直接使每条水蛭每年的繁殖量升至100条,是自然条件下繁殖量的10倍左右。

目前,李中华的水蛭养殖场每年能繁育水蛭在6000万至1亿条之间,而且这项繁育技术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提高幼苗成活率是我们现在摸索的关键点,因为每亩的幼苗投放量在12万尾左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上千尾苗,对提高养殖收益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

2013年12月份,李中华再次追加投入2000多万元,在太和现代农业示范园流转土地300多亩,建立冠禅良种水蛭繁养基地,同时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运作模式,采取保护价订单收购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民进行养殖,也提升了基地的规模。

“依照今年的市场行情,每亩的产值在5万多元左右,除去基础设施、幼苗等大概2万元的成本,纯利有2万多元。 ”李中华说。

(冯启俊 宁克忠)

新闻推荐

热烈庆贺安徽太和农村商业银行2014年12月25日盛大开业

2014年12月25日,安徽太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盛大开业!此举标志着太和县联社实现华丽转身,几代信合人梦想终于成真。经历60余载的风雨历练,从建国初期的诞生,到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离隶属关系...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