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尚原野通讯员叶陆苗房贺年之前颍泉区伍明镇店

阜阳日报 2014-07-28 09:58 大字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叶陆苗 房贺

1997年之前,颍泉区伍明镇店西村还是一个“一穷二乱三难管”的后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1997年之后的10多年间,店西村党总支在加强组织建设的同时,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农村经济步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店西村北接太和县三塔镇,东临利辛县巩店镇,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曾是当地社会治安最为混乱的一个村。

1997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产生了新的基层领导班子,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开始了改善社会治安、完善综合治理的最初尝试。“店西村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实行了17年的村‘两委\’班子‘坐班制\’。”村党总支书记李镇告诉记者,每位村干部的办公室里除了一张办公桌,还有一张单人床,一年365天,基本上每天都有至少两人在村部坐班,确保及时解决社会治安工作及村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是店西村7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对4600多名村民最基本的承诺。”

诚如李镇所言,翻开一摞厚厚的《店西村村干部夜班值班表》,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天的值班记录映入眼帘。

店西村现有党员100人,其中无职党员93人。为发挥无职党员在村务管理中的作用,店西村党总支分别开设了社会治安、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等六大类18个岗位,为63名无职党员提供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平台。2005年以来,店西村先后多次荣获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善社会治安的基础上,店西村党总支注重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以店集贡芹、杭白菊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

“店集贡芹叶片肥绿、鲜嫩色润、无丝多水、质脆味香,是清代御用贡品,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李镇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依托优势,大力发展贡芹种植,全村种植面积在100亩左右,年产优质贡芹10万公斤。此外,当地还发展了260亩的杭白菊种植基地,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土地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流经店西村的黑茨河不仅是当地重要的灌溉水源,也是村民们发展养殖业的重要场所。多年前,当地村民依托黑茨河200余亩的水面大力发展网箱养鱼,并利用沿河干堤范围内的沙质低产土地发展山羊、土鸡养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群众收入,店西村党总支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现代化养殖,以振华暖棚禽业为代表的现代化养殖场很快发展起来。据了解,总投资70万元的振华暖棚禽业目前的蛋鸡存栏量在1.6万只,每天可为周边集镇提供1000公斤鸡蛋,按批发价10元每公斤计算,日营业额在1万元左右。“蛋鸡排出的粪便是西瓜种植的优质肥料,每年秋冬两季,来自太和等地的西瓜种植户都会提前来预定这些鸡粪,这为我又增加了一份收入。”养殖场负责人潘振华告诉记者,村党总支的支持是养殖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养殖场开办之初,村里不仅帮助他协调场地,还为他争取了5万元贴息贷款。

目前,在店西村党总支的引导和支持下,当地已经把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任务,努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手记 以前的店西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社会治安状况较差,经济发展也较为落后;如今的店西村有一个组织健全、管理有方、服务到位的基层组织,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有思路、有方法、有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中可以看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就无从谈起。各级一定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切实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人选进村级组织班子,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组织队伍,为实现阜阳跨越发展、奋力崛起提供坚强的基层组织保障。

新闻推荐

探索社会化养老构筑农村“银发暖巢”

本报记者 关加加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