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规模利用秸秆饲养牲畜并将牲畜产生的粪便作为生物肥

阜阳日报 2014-06-09 10:09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邓翔 通讯员 薛建邦 张钊

大规模利用秸秆饲养牲畜,并将牲畜产生的粪便,作为生物肥料直接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增收。近年来,这种被称为秸秆过腹还田的技术,被太和县赵庙镇范寨村种植养殖大户范祥波运用得炉火纯青,着实尝到了秸秆综合利用带来的好处。

日前,记者见到范祥波时,他正在自家的猪舍里给猪喂食,“加工好的小麦秸秆,掺上一部分粮食,就是生猪的口粮。”范祥波指了指饲料槽,“这样配好的饲料,猪儿们都爱吃,一个个长得膘肥体壮。”

在范祥波的猪场里,到处可以发现小麦秸秆的踪影。尤其是利用秸秆做成的发酵床,可以分解猪粪便,让猪舍变得干净卫生。记者在一栋猪舍里看到,地面上有大块厚厚的黑色粉末状物质。范祥波解释说,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粉碎后的小麦秸秆、锯末等,发酵之后便成为富含微生物菌的发酵床。猪粪便在发酵床上,经微生物菌的分解和转化,达到了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

除养猪场外,范祥波还拥有一家养鸡场、养羊场和一家在建的养牛场,所有的牲畜饲料都用到了秸秆。据估算,这些养殖场一年要消耗约2000亩地的小麦秸秆。范祥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使用秸秆当饲料,可以节省养殖成本约20%-30%,按照目前的养殖规模,一年下来,可以省下40万元购买饲料的钱。

2000亩地产生的小麦秸秆,如何收集呢?“我们可以就地取材,直接将养殖场附近的秸秆收集保存起来。”站在养猪场外,范祥波指着周边正在收割的麦田告诉记者,“周边有1600多亩土地全都是我承包的,产出的小麦秸秆可全部通过秸秆打捆机收集回来。”

记者看到,在一块麦田里,一辆拖拉机带着秸秆打捆机在麦田中往返穿梭,将麦秸均匀整齐地打成一个个大小相等的方块。范祥波告诉记者,这种打捆机每小时可作业13亩,今年他总共买了3台,四五天的时间就能把1600亩地的小麦秸秆全部打捆完。打捆好的麦秸,一部分用塑料布封闭好储存;另一部分埋到地下进行氨化,加工成牲畜饲料。

“今年小麦长势非常好,亩产可达到1300斤。”范祥波随手搓开几支麦穗,麦粒颗颗饱满结实,范祥波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得益于“过腹还田”技术,“我将牲畜产生的粪便作为肥料还田,有效地增加了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污染,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新闻推荐

年省定项民生工程太和县实施项今年以来太和县委县政府

2014年,省定33项民生工程,太和县实施31项。今年以来,太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规范操作,做到了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早实施,目标任务、安排部署措施到位有力,保证了各项民生工程顺...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