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经营农业 黄蜀葵带来好效益
[摘要]本报记者 关加加 通讯员 方克奎
6月18日,在太和县赵集乡东城村,安徽宝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洪刚正带领近百名合作社社员栽种黄蜀葵苗。“今年,合作社的黄蜀葵种植面积发展到4500亩,带动周边村庄600多人就业。”王洪刚说。黄蜀葵是草本植物,根、叶、花和种子均可入药,可谓全身都是宝,能用于清热解毒,润燥滑肠,以此药材合成的黄蜀葵胶囊在市场上十分畅销。种植黄蜀葵,加上套种豌豆、玉米等农作物,每亩效益超过3000元,效益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3倍。
此前,王洪刚是一名中药销售商,与江苏苏中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有业务往来,销售该公司生产的药物。在销售过程中,王洪刚了解到,该企业正在全国各地发展黄蜀葵种植业务,效益十分可观。经过深入了解黄蜀葵生长习性,并请农技专家对家乡土质等进行检测后,王洪刚决定在家乡种植黄蜀葵。
通过前期小规模试种成功后,2012年,王洪刚与江苏苏中药业签署了1700亩的黄蜀葵种植合同,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购买了四台烘干机,在赵集乡东城村建立了占地20余亩的黄蜀葵加工厂,并申请成立了安徽宝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吸引当地群众规模种植黄蜀葵。
为消除农民种植黄蜀葵的后顾之忧,王洪刚与每一户种植户签署了包销合同。另外,农户种植期间,种子、化肥、除草剂等原材料及农资由合作社提供,实行订单生产、订单收购,最后,再从收购的黄蜀葵中扣除费用。
“平均每亩种植900棵,鲜花可采摘6000斤,按照13:1的比例烘干,由合作社负责以每吨1.2万元的价格销售给医药公司。”王洪刚说,去年,合作社共种植2000多亩黄蜀葵,每亩地的纯利润达到2000多元。
种植黄蜀葵的良好效益,让越来越多当地农民参与进来。赵集乡赵集村农民樊宇亭看到邻居和亲戚种植黄蜀葵收益颇丰,去年他也种植了30亩。“加上套种,一亩地平均效益达到3000多块钱,算起来比种庄稼强太多啦,今年我的种植面积又增加了50多亩。”
随着黄蜀葵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的不断显现,今年,赵集乡正着手筹划建立黄蜀葵产业园,已被列为太和县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一区三园六基地”的三园之一。“今年三夏期间,我乡专门成立了黄蜀葵种植领导小组,发动群众流转土地3000亩,用于连片种植黄蜀葵。”赵集乡副乡长李艳说,下一步,该乡将利用黄蜀葵花期较长的特点,以及赵集乡离太和县城较近、交通便利等优势,打造黄蜀葵生态旅游基地,以此吸引太和县城居民前来观光旅游,进一步增加种植黄蜀葵的经济效益。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 一鸣 王大为 张永峰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