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庭坚的铜陵缘

新安晚报 2014-03-26 06:45 大字

□周宗雄

自古以来,铜陵便以山清、水秀、物产丰饶而闻名于世。并以此引来大批文人骚客前来观光游览,但把热爱铜陵从口头付诸实际行动,且把其亲属举家迁往铜陵并定居的,非北宋大书法家、大诗人黄庭坚莫属。而这一切,皆因缘分所致。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治平中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曾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朝廷贬谪。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初夏,黄庭坚从扬州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前往江西太和县上任。当船行至铜陵江面时,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江面上波涛汹涌,小船在风浪里出没,很是危险,黄庭坚便令船工赶紧靠岸,锚泊避险。船工将船驶进铜陵玉带河入江口,泊在余家桥桥洞内。原来,玉带河是铜陵江段最理想的避风港,来来往往的船只,都爱在玉带河停泊,补充给养,此时,玉带河两岸早已停满了避风的船舶。在避风间隙,黄庭坚下船上岸,一面广泛接触勤劳、淳朴、好客的铜陵人民;一面饱览铜陵的山水,铜官山的神奇、五松山的清幽、天井湖的碧波、玉带河的旖旎……都曾深深地吸引过他。黄庭坚思考着他在铜陵所遇到的一切,联想到朝廷里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黄庭坚夜不能寐,披衣而起,写下了《阻风铜陵》等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全诗一共二十四句,表面上是写狂风、暴雨、巨浪、鱼,实则借喻自己虽然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浪,最终也难免落得像鱼那样被人烹食的下场。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黄庭坚应召回京都,入朝主编《神宗实录》,五月下旬,他从九江乘船顺流而下,赶赴开封。当船再一次行到铜陵江段时,黄庭坚猛然想起五年前阻风铜陵时的一幕,想自己此次远赴京都,不知今后能否有机会再到铜陵,便临时决定在铜陵歇息。

黄庭坚的船进入玉带河后,刚停泊好,只见河岸边的人群里一个熟悉的身影一晃而过,黄庭坚眼睛一亮,这不是仰望已久的苏东坡苏居士么?“子瞻兄!”黄庭坚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大叫道,并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苏轼面前。“原来是鲁直兄,幸会!幸会!”苏东坡也高兴异常,想不到在铜陵遇见了知己,他拉着黄庭坚的手,问长问短,久久不肯松开。

黄庭坚到达汴京后,开始了八年的馆阁生涯,虽然黄庭坚一直在主编《神宗实录》,两耳不闻天下事,把一部《神宗实录》编撰得史料翔实,文采飞扬,但仍未躲过党争,最终成了党争的牺牲品,并被逐出了汴梁。后来又回到了故乡修水县。

在修水期间,次子黄相多次向父亲提出要走出山沟,看看外面的世界。黄庭坚思虑再三,认为儿子说的也有道理。那么,迁往何处呢?黄庭坚把自己去过的地方一一在心里摸排,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铜陵。公元1102年初夏,黄庭坚携黄友顏、黄相前往铜陵,铜陵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给黄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次日,他们前往陈公园,主人一见老朋友到来,盛情款待。黄庭坚向主人说明了来意,当得知黄相要来铜陵定居务农,主人十分高兴。便领黄庭坚一行沿城东察看,最后确定落脚枫树墩。枫树墩紧靠天井湖,陈公园又近在咫尺,且坐北朝南,背靠山岗,前方有一片开阔地,是安家落户的好地方。

第二年春,黄相举家从修水迁往铜陵。一晃900余年过去了,黄姓由当初的一户繁衍至今,已有三千余户,万人之众,成了铜陵的旺族。黄庭坚的铜陵缘,归根到底就是天缘、地缘和人缘,正是这“三缘”促成了黄庭坚的后代定居铜陵的千古佳话。

新闻推荐

医院“不给力”,患者给“差评”安徽省首次公布41家三级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服务态度差”居不满意首位

我省首次公布41家三级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服务态度差”居不满意首位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黄庭坚的铜陵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