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近年来面对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一重要课题太和

阜阳日报 2013-08-26 11:05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张传宏

近年来,面对“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一重要课题,太和县不断强化约束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着力实施“项目带动计划”,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呈现出特色更加鲜明、措施更加有效的良好态势。

强化约束机制:促进村干部履职尽责

   “亮出承诺,让群众评说,接受监督。但如果口惠而实不至,就会失信于民。”自2007年开始,太和县推行“年度+即时”双向承诺,从具体项目、落实措施、责任主体、完成时限等方面着手,订立亮诺、践诺、评诺流程图,为干部承诺划上“硬框框”。

“承诺如不切实际就是作秀。反之,必须问政于民。”对此,太和县数十名县级党员干部深入164个联系点,接地气、解难题。其他各级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用坚实的足迹书写一心为民的情怀。

在量的密度中寻求质的保证。搬开守旧落伍干部“绊脚石”,清理漠视法纪干部“垃圾场”,拆除不务正业干部“烂尾楼”,成为太和县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的铁律。一年来,该县共调整不合格村“两委”干部51人。

过去,民主监督管道狭窄,村级民主决策相对滞后,民主建设步伐在探索中艰难前行。在此前提下,“五议两公开”工作法应运而生,从机制上打开了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去年3月,赵集乡东城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彪提议完善村基础设施,随后在“五议两公开”制度的保障下,该村“投资70.2万元,硬化路面1440米,安装路灯15盏”的项目顺利实施,并于30天内完成施工。“五议两公开”工作法迅捷透明、规范和谐的特点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效促进了基层工作开展。

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各项待遇

   政治上没盼头、经济上没想头,是村干部动力不足的症结。“希望在前头,工作才会有劲头。”为推进公职化,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太和县委及时制定《村干部工资实施办法》、《离职村干部固定生活补贴办法》和《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自去年1月1日起,每年从县财政拿出663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

同时,打破大锅饭,激发村干部在干事创业方面争先进位的热情。建立“勤廉绩效”考评机制,奖励先进,重罚末位。2012年,12名不称职村干部被停发绩效工资,当年养老保险金全部由个人“买单”。

拓宽干部流动渠道,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公务员成为常态之举。继前两年从优秀村书记中定向招录4名乡镇公务员后,去年表现优秀的4名大学生村官直接进入乡镇事业单位,让真正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有机会“更上一层楼”。

据统计,目前,太和县村级干部年龄35岁以下的占5%,36岁至59岁的占82.8%;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6%;妇女干部占20%,村级干部队伍平均年龄降低,文化水平提高,结构优化。

完善激励机制:为村干部补充正能量

   以身殉职的李兴镇李兴村原党总支书记方志怀,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炎黄律师事务所原党支部书记苗为民……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形成一个个鲜明的精神符号,变为强大的正能量,激发广大村干部谋发展、干事业。近年来,太和县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党员干部赶有标准、学有方向。

比学赶超的热情,催生出百舸争流的良好氛围。太和县不失时机地摆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赛,32名党组织书记激烈竞逐、各显身手。最终,大新镇禅堂村党组织书记徐淑敏以声情并茂的演讲和实绩拔得头筹。

规模上位民主新生代,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通过换届和公选,陈静等19名学历高、有责任心的年轻干部进入村党组织队伍。定向推选“两代表一委员”,为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的优秀村干部提供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舞台,不仅让他们成为突出的带头人,更成为称职的“代言人”。去年,旧县镇张槐村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淙祥被光荣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新闻推荐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势在必行

高玉臻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