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徐瑛在亳的那些岁月 □许发夫

亳州新报 2010-03-03 18:18 大字

徐瑛 著

19岁来亳,41岁离亳,徐瑛这位在亳县七换工作岗位,三次挨批的中国较有影响的作家,曾以一篇以亳县为生活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向阳院的故事》而享誉文坛。一个偶然的机会,本报记者采访了因事来亳的徐瑛,走近了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的内心,了解了他在亳县的工作和创作情况,并第一次探知了他在亳县22年鲜为人知的坎坷的人生历程。

一、来亳求学

1958年秋,当踏上亳县这块陌生的土地,怕连徐瑛本人也没想到,自己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会洒落在这里。

之所以背井离乡来到百里之外的亳县,19岁的徐瑛是看中了当时亳县一中的教学质量。作为一个农家子弟,金榜题名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因此当以优异的成绩从太和中学考入亳县一中时,尽管远离了亲人的呵护,徐瑛还是很激动。

但徐瑛没想到,自己原先设计的人生轨迹会因自己的几篇文章而变轨。  

走进亳县一中校园后,徐瑛被一件件新奇的事物激动着。那时全国人民都被一种超英赶美的梦想狂热着,人民公社正让全国人民体会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美好。一次父亲来信告知,他们附近几个村联合办起了“万人食堂”,吃饭不要钱,也不定量,人民公社还为每位中学生发放了6元生活费。父亲还告知徐瑛,徐瑛第一个月的生活费已被领到。徐瑛被父亲描绘的美好生活深深触动了,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写了一篇名为《人民公社好》的文章。

这篇现在看来属于“应景之作”的文章,却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教语文的胡老师首先把它推荐给了学校创作组的杨超云,杨超云看后感觉不错,又推荐给了县文联的杨明,在创作上已小有成就的杨明读完后,又把它推荐给了当时的《亳县日报》。这篇文章经过层层推举,终于在《亳县日报》上发表。当然,当时的徐瑛并不知道作品发表的艰难过程,只是在看到报纸后,才知道自己的处女作变成了铅字。

“文章发表了并不是很兴奋,倒是收到3元稿费时很激动,那毕竟是半月的生活费呀。”时过半个世纪,徐瑛谈起处女作发表的感受时依然很振奋。

尝到“甜头”的徐瑛开始对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一“发”不可收。那段时间,《亳县日报》副刊上常见到徐瑛的大名。很快徐瑛不再满足在《亳县日报》上发表文章,开始把目光投向阜阳地区文联主办的《阜阳文艺》杂志上。

徐瑛作为阜阳地区一个冉冉升起的文艺新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然而正当徐瑛沉浸在文学创作的激情中时,一个偶然听到的消息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1959年,也就是徐瑛高二上学期时,一次与一位同学闲聊时,这位同学告诉徐瑛,说他在县委工作的亲友曾透漏,县委准备调徐瑛到《亳县日报》社上班。开始徐瑛不信,自己正在上学,还没毕业,怎么能参加工作呢。但事情的发展很快验证了那位同学的话。

一天,教导处的付主任找到徐瑛,郑重告诉他,说学校接到县委组织部通知,调徐瑛去《亳县日报》任编辑,马上报到。

徐瑛当时就急了,坚定地说,不,我不去当编辑,我要考大学。付主任无奈地说,恐怕这不行吧,这是上边的决定。其实我也知道你不上大学挺可惜的。最后付主任说,这样吧,你去找学校的高校长。如果他跟县委组织部协商一下,也许可以暂时不调你去。徐瑛找到高校长,谈了自己的意见。谁知高校长不等徐瑛把话说完,就不高兴地训斥道,组织上调你去报社当编辑,是组织上对你的培养重用,怎么?你不服从组织的调动?!徐瑛还不死心,就央求高校长,让他去给组织部通融一下,暂时别调,倘若明年考不上大学再调过去。高校长这次显得很不耐烦,粗暴地说,你怎么跟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需要,我就开除你的学籍,取消你的高考资格!高校长下了最后通牒。

徐瑛不知道怎么离开校长室的。事情的发展太出乎意料了。就像自己创作的主人公命运的发展,完全出乎了当初设定的路线。最初听到付主任的话后,徐瑛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绝对不能调走,不能这么早参加工作。自己的理想是当作家,是上大学,上复旦大学新闻系或中文系,而自己才高二怎么能现在就辍学上班呢。不行,绝不行!

但现在高校长的话让他明白了,他别无选择,这是组织决定。当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时,徐瑛哭了。

拿着县委组织部开的介绍信,徐瑛并没有直接到《亳县日报》报到,而是回到了老家太和县关集镇徐新宅村。一路上,徐瑛都在想该如何向父亲解释这件事。

徐瑛的父亲是位乡村医生,父亲的最初愿望是让徐瑛考医科大学,好子承父业,做一个妙手回春的医生。听徐瑛讲完事情的经过,这位老实本分的乡村医生,也是干着急没办法。那一刻徐瑛真的有点后悔不该写什么破小说,要不,自己现在会坐在教室里和其他同学一起听老师讲课。

在家磨蹭了20多天,见木已成舟,徐瑛只好向命运低头了。

1960年8月,亳县一中少了一个优秀的学子,而《亳县日报》社多了位年轻帅气又略显稚嫩的编辑。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三年免费运送重病村民

2007年初至今,涡阳至高公班线的农班车车队一直免费载送一位特殊的乘客,身患尿毒症的涡阳县高公镇后徐寨村村民徐金杰。三年来,30辆农班车共计为其节约车费近万元。三年免去车费近万元“...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