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临泉县多途径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废弃物变成“香饽饽”

阜阳日报 2017-10-15 17:55 大字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李东星

一台台装满玉米秸秆的农用车排起了长龙,数十台粉碎机机声隆隆,长长的玉米秸秆被送进机器,瞬间被打得粉碎……这是记者日前在位于临泉县关庙镇的秋实草业(阜阳)有限公司秸秆收购现场看到的一幕。

“这一车秸秆有1300多斤重,这两三天我已经送来10多车了。”等待称重期间,关庙镇孙寨村民孙同杰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10亩玉米,每亩秸秆就能卖八九十块钱,“加上补贴,卖一亩秸秆的收入基本相当于一亩小麦所需的化肥费用,大家都不舍得丢弃了。”

据了解,临泉县秋季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10多万亩,产生秸秆大约80万吨。以前,这些秸秆都是作为农村烧饭的柴火,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它们却一度变成了废弃物被付之一炬,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污染了环境。因此,每到收获的季节,秸秆禁烧工作也随之展开。

“现在不同了,秸秆可以用来换钱,村民都自觉将它们送到一些企业设置的收储基地。”关庙镇一名村干部说,村民售卖积极性高,企业敞开收购,今秋的秸秆禁烧工作比之前轻松多了。

“玉米收获后,玉米秸秆还含有一定的水分,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天然羊草。经玉米无棒青体制成优质价廉的裹包青贮饲料,可供应给肉牛、肉羊、奶牛养殖企业,市场需求较大。”秋实草业(阜阳)公司生产部负责人介绍,他们在临泉建设收储基地,正是看中了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截至目前,基地已收储了3000多吨秸秆。这些秸秆被粉碎后,经过压窖、发酵做成牛羊饲料,一吨可以卖到340元。

除秸秆饲料化之外,今秋,临泉县还多方位、多途径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在

新闻推荐

合用场所防火的牛庄样本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熊付宝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