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崔光广的新希望
[摘要]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游利 靳克龙 实习生 吴霞明/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滑集镇梁王村农民崔光广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发展养殖业。
这段时间,家住临泉县滑集镇梁王村的农民崔光广交了好运,在无息贷款的支持下,他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腰包也跟着鼓了起来。当然,更让他感觉到生活有奔头的是,曾经因贫困而变得支离破碎的家庭,现在有了新的起色。
农村青年因病致贫
近日,记者来到滑集镇梁王村贫困户崔光广家时,这位38岁的农家汉子正忙着给一个月前引进的一批土鸡苗喂食,眼看着1000只土鸡中秋节前就能上市,崔光广乐得合不拢嘴。然而,在今年4月份之前,他还在为养殖规模难以扩大、一时间摘不掉贫困户的帽子而发愁。
在临泉农村,像崔光广这样年轻的贫困户并不多。不过,他之所以贫困,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以及9年前结束的一段婚姻有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崔光广就像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出门打工了,在亲戚的介绍下,他来到新疆昌吉的一家工厂工作,并认识了当地姑娘王生霞,两个人一见如故,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1999年,情投意合的小两口回到临泉老家,在父母兄弟的帮助下办了婚事,接着,他们又生育了两个孩子,一家人过的虽不算富裕,却也有不少乐趣。然而,由于多年来婆媳关系较为紧张,加上崔光广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这个来自新疆的媳妇最终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新疆安家。
“最初的时候,家人都希望我到新疆生活,后来由于母亲年事已高,我最终选择了留下。”崔光广说,他在家中排行老八,有四个姐姐和三个哥哥,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不能留下年迈的母亲一个人去新疆。
贫困生活得到改变
后来,崔光广把儿子接了回来,与母亲三人相依为命。直到2012年,他在亲人的介绍下认识了来自谢集镇的农家姑娘胡利平。然而,由于他的家庭较为贫困,两个人的婚事一直没有定下来,这种生活直到今年4月才有了改观。
崔光广一家三口人只有两亩耕地,年收入不足2855元,今年初被当地列为贫困户。多年来,崔光广一直有发展畜禽养殖的愿望,但由于资金不足很难扩大规模,家里的1000只即将下蛋的土鸭也面临缺少饲料的困境。了解这一情况后,扶贫工作队决定通过申请无息贷款的方式,帮助他脱贫。“4月底的时候,扶贫工作队队长一个星期就来了我家5次,最终把临泉农商行滑集支行的2万元无息贷款落实下来。”崔光广告诉记者,有了这2万元贷款,是时候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他趁着玉米价格较低,很快备足了三个月的饲料。剩下的钱分两批采购了2000只土鸡苗。经过一个多月的饲养,第一批土鸡已经长到了半斤多重,第二批土鸡也即将离开温室大棚,放到旁边的两亩多玉米地里散养。
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今年“五一”期间,38岁的崔光广和27岁的胡利平终于走到了一起。经过之前四年多时间的相处,爱人和儿子的感情早已经相处得非常融洽,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养殖鸡鸭脱贫致富
再过两个多月时间,崔光广的3000只土鸡就能大量上市了,由于这两批鸡苗需要24小时照料,鸡舍旁边的一个简易帐篷就成了他每天晚上的休息之所。
“周边邻居家的猫和狗都是这鸡鸭的天敌,特别是到了晚上,一分钟都离不开人。”崔光广说,从发展禽类养殖业到现在,他已经先后投入3万多元用于采购种苗、疫苗和饲料,可以说是把全部家产都押在了鸡鸭养殖上。为保证下半年的收益,从3月份引进鸭苗开始,他就把床从卧室搬到了鸭舍旁边的简易棚子里,鸡苗运回来以后,他因为棚子移动不便,又买了一个可以拆卸的露营帐篷。由于前段时间出现过鸡鸭被咬死的情况,现在哪怕是遇到刮风下雨,他也不敢离开鸡舍半步。
“预计到中秋节前后,土鸡和鸭蛋大量上市,毛收入将达到5万元左右,年底前脱贫的愿望肯定能够如期实现。”崔光广说,再过两年,我打算把家里的三间瓦房拆掉,盖两层小楼,让老婆孩子过上舒坦的日子。
新闻推荐
记临泉县城关街道古城社区党支部
临泉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