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 敬业奉献是本色
[摘要]本报记者 牛真子
“当时入党的动机十分单纯,就觉得党员是一个非常光荣的群体,是优秀的代表。”1973年出生的马洪启,1993年入党,当时他还在淮南一所大专院校读书。更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他是全班第一批入党的人。
马洪启告诉记者,当时入党特别难,有名额限制,并且对个人的考核非常严格,尽管如此,同学们仍然积极踊跃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家都觉得,入党是一件特别神圣的事情。”因为成绩突出,表现优秀,马洪启和班上另外两名同学顺利地入了党。
毕业的时候,马洪启放弃了留城的机会,主动提出要回到自己的老家临泉县杨桥镇教书。马洪启说,自家有兄弟姐妹五人,看到自己学习成绩还不错,尽管家里穷,爸妈还是省吃俭用供他读书,而弟弟妹妹们却失去了上学的机会。经过勤奋努力,他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我是从那里出来的,既然我有出息了,就理应要回到老家,为乡亲们做一些事。”
回到杨桥镇,马洪启在当地的一所初中教数学,后来又担任学校里的团委副书记,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当时我常跟学生讲,不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要始终把做人放在第一位,要不忘家乡,回报社会。”
上个世纪90年代,全国上下掀起了“下海”潮,逐渐壮大起来的市场经济力量已经让所有人不可能对之视而不见。在马洪启的身边,也有不少教师纷纷辞职“下海”,而他则依然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不是没有心动过,也想拼搏一下,改善生活条件。但我想,如果我们这些教书的都走了,那么学生该怎么办,谁来教书?我是一名党员,那么就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发展。”于是,马洪启在教师岗位上又工作了5年,直到后来学校撤并。
2001年,马洪启进入了阜城某事业单位工作,在新的岗位上,他依然兢兢业业,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我曾看到很多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下,渐渐迷失了自我,价值观扭曲。尽管期间也有很多机会,很多诱惑,但我反复提醒自己,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干不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我能做的,就是把当下的工作认认真真做好。以前做老师的时候,是这样,现在,依然如此。”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王子娟
临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