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病床的焊接打等生产环节交由机器人完成走下生产线的病

阜阳日报 2016-02-01 07:22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朱艳明 通讯员 张伟

病床的焊接、打(等生产环节,交由机器人完成;走下生产线的病床能够接通远程设备,让医护人员随时操控,满足病人卧床期间的需求……走进位于颍州经济开发区的阜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让人印象深刻。“新引进的机器人全部上线后,我们每天可以生产护理病床800多张,产能将超过美国同行。”阜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创办者王明团自信地说。

从在外打拼,到带着技术、经验回乡办厂,再到在国内医疗设备行业大展拳脚,王明团感觉自己从未离事业目标如此之近。

今年37岁的王明团是临泉县陶老乡人,生在多子女家庭的他,儿时的生活十分拮据。为了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让弟弟妹妹安心读书,1996年,高中毕业后,他便背井离乡只身一人赶往北京,在当地一家医疗设备厂,做起了一名操作工。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明团被派去一家医院送货。细心的他发现,一件生产制作成本仅几十元的医用小推车,销售价竟然高达二三百元,而当时,他辛辛苦苦忙碌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50元。这件事对王明团触动很大,“当时就想着要学技术,返乡创业自己当老板。”萌发创业念头后,王明团更加努力地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凭着这股踏实上进的劲儿,他很快便被提拔成车间主任,后来又成了公司为数不多的工程师。

事业小成的王明团,并未忘记当初回乡创业的梦想。“当时阜阳的医疗设备行业还未起步,我想,回乡创业肯定有用武之地,还能带动家乡就业。”2001年,王明团带着多年积蓄回到阜阳,寻找着返乡创业梦想的落脚点。2007年,完成起步资金积累后,他终于在颍泉区租赁下厂房,成立了自己的医疗设备企业,主要生产病床、电动床、手术床等医用床产品。

深耕医疗设备生产、销售行业领域多年,王明团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他从创业之初就把自主创新当作主攻方向。从建立技术研发团队,到与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员工到外国学习,再到反复请医生、护士就某一种产品推敲试验……2014年,在完成落后产能淘汰、设备换装升级的基础上,企业又整体搬迁至在颍州经济开发区投资新建的厂房,再次迈上发展新阶段。

“这几年我们的产能在成倍增长,去年产值已近9000万元,产品畅销全国多个省份和香港等地区。”王明团介绍,规模扩大的同时,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也不断提升。如企业与上海工程大学合作研发的智能病床,目前已在上海一家医院试用。该产品可连接手机等设备,让病人家属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了解病人的血压、心跳等身体指标,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遥感器远程操作,满足病人卧床期间的需求。该产品正式上市后,将为企业在智能医疗市场进一步打开广阔天地。

企业发展道路越拓越宽,王明团有了新的打算:在加强新产品研发的同时,建设11000平方米的医疗器械超市,搭建医疗设备企业、医疗机构参与的电商平台,让更多“阜阳造”医疗设备销往全国、走向海外。

新闻推荐

记者尚原野春节即将来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明莹

本报讯(记者 尚原野)春节即将来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明莹受市委书记于勇委托,到颍州区、颍泉区、临泉县,看望慰问道德模范,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胡明莹一...

临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