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生花妙笔有匠心
■ 本报记者 晋文婧
“制笔工具是自己制作的吗? ”“制笔需要哪些步骤? ”在第二届中国非遗技艺大展现场,临泉毛笔省级传承人张修尧现场展示毛笔制作技艺,被好奇的参观者围在中间。做了40多年的毛笔,张修尧对制笔技艺早已谙熟于胸,对参观者五花八门的提问也是耐心回答。提起毛笔,人们通常会想到宣笔、湖笔等,殊不知,在阜阳临泉县谭棚镇还有个“毛笔之乡”,张修尧正是“毛笔之乡”的一位坚守者。
今年60岁的张修尧,15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做毛笔。其父喜爱书法,由此开始研究毛笔制作,那时候,毛笔销售价格并不高,父亲开制笔作坊多半因兴趣使然,教张修尧学习制笔却很严格。张修尧说,自己从最基本的步骤开始学习,一步不落地学完整个流程,光是选毛、脱脂、齐根、齐尖这个制笔头的基础步骤就学了6年。一支笔要经过100多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是“兼、钝、齐、压”四大步骤。 “兼”就是把制笔主料如羊毫狼毫等混合起来配毫,“钝”就是在笔上刻字,“齐”是齐毫,即用牛骨梳反复打理,压就是压齐板。张修尧得到了父亲的真传和教诲。所谓“绝活”,可不是变戏法,背后凝聚了手艺人日复一日的艰辛劳作。
1977年,张修尧协助父亲创办临潭笔庄。如今,在张修尧经营下的临潭笔庄,在制笔上也注重改革工艺,锐意创新,力求做到让毛笔锋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量多而不滴,下笔流畅而不滞。现在,笔庄为前店后坊的模式。除了在自家笔庄琢磨技艺,张修尧也带着徒弟四处参加展览,竭力推广这个来自皖北的文房四宝品牌。即便没有自家项目参展,他也会各处参观展览,为的是了解各地民间工艺的变化趋势,他说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心中有数。
现在,临潭笔庄生产的毛笔有100多个品种。张修尧告诉记者,他们制作的笔在全国各地颇有知名度,在北京很受欢迎,甚至还远销美国。其自创的“九龙戏墨”毛笔曾获1995年中国专利技术产品奖。2010年,其制作的《骨瓷雕刻套笔》作品,在省工艺美术60年精品大展中获得安徽省工艺美术金奖。最令张修尧感到自豪的是,他还曾为启功、刘海粟等书画名家制作过毛笔。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大众视野,一些非遗项目虽经保护挽救,但仍然处于濒危状态,一些技艺类非遗在生产性保护措施的推动下得以不断传扬。张修尧对制作毛笔的家传深感欣慰,毛笔乃文房四宝之一,书写中华文化的工具,不能消失、不会消失。随着中小学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书画课从校外课堂回归校内课本,学生用笔销量大增。面对市场变化,他及时调整笔庄的生产经营内容,除了制作供给书法家的精品笔,还加大普通毛笔的生产制作。市场波澜不惊的变化让他领悟到,一支笔,一项传统技艺,只有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才能真正传下去。
父亲因为书法爱上毛笔,张修尧因为责任选择制笔,而今,张修尧的儿子也受到父辈影响,回到家乡学习制笔,决心传承家族手艺,传承传统文化。当家传与中华文化根脉有所关联,这门老手艺的兴旺更待何时?
新闻推荐
短短数年内,拥有“中国好人”10人、“安徽好人”16人、“阜阳好人”41人,县级好人更是数以百计。临泉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个地方好人频出的文化肌理与社会基因是什么?临泉好人现象的源动力又...
临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