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承传好人秉性 打造德行之乡
短短数年内,拥有“中国好人”10人、“安徽好人”16人、“阜阳好人”41人,县级好人更是数以百计。临泉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个地方好人频出的文化肌理与社会基因是什么?临泉好人现象的源动力又来自哪里?本文对临泉好人现象进行了细细梳理,试图从地域影响、水土滋润、人文示范、氛围培育等方面,寻找出临泉好人频出的文化肌理与社会基因。
临泉县地处安徽西北部、皖豫交界处,人口230万人,年外出务工者80万人。长期以来,这个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学好人、做好人、向好人看齐活动,倾心打造“道德高地 好人之乡”,着力营造团结、和谐、友助、向上的社会氛围,涌现出一大批在各领域各行业表现优秀的先进模范。目前城市乡村学先进、当典型、做好人氛围浓厚、蔚然成风,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地域影响——黄淮文化深深扎根
临泉县地处安徽省的西北边陲,地理坐标北纬32°34′~33°10′,东经114°52′~115°31′,与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地域相连,物产相近、风俗相通,西、北、南三面被河南省包围。县域南北长68千米,东西宽62千米,总面积1839平方千米,耕地170万亩,经多次区划调整,终于形成现在的规模范围。
由于地理上与中原接近,临泉受中原文化影响深厚。
中原文化在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由于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辐射各地,化民成俗,一些基本礼仪规范被统一成范本,推广到社会及家庭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了“万里同风”的社会效果。同时,中原文化在不断的融合交流中,催生了“大同”、“和合”、礼义廉耻、仁爱忠信等核心价值观。由于中原地区历史上战乱不断、自然灾害频繁,人们在与灾祸抗争中,养成了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性格。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临泉的民风民俗、民情民心,催生出临泉人豪放大气、果敢担当、崇德尚善、孝长爱贤的人格秉性,养成了临泉人勤劳善良、朴实忠厚、追求和平、向往平安的价值追求。
临泉地属淮河流域,是典型的沿淮平原地带,临泉人又深受淮河文化的熏陶。
淮河流经中国中间地带,淮河-秦岭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水是淮河流域文化的核心词汇,也是淮河流域文化发生的本源。作为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流域降雨丰沛,水的轻灵、柔弱、坚韧的特点,深深影响着淮河流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性情。淮水两岸的桨声灯影、秦淮泛月、莺飞草长,淘洗出淮河人轻灵、变通、柔韧的品质。
淮河流域水文化的本性,给临泉人的性格养成产生极大的影响,凸显出临泉人勇敢、刚毅、求变、灵活、柔韧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在恶劣环境下和生活磨难中,更是呈现出惊人的抗打压韧劲、耐力和不屈精神。
正是深受南北文化的影响,临泉人身上的品质特征在生产生活中呈现出别样的风采。
无论是身患残疾、奋力崛起、勤奋向上、献身教育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安徽省道德模范”任影,还是心系百姓、情牵发展、清正廉洁、舍己为人的“安徽好人”、“优秀共产党员”韩勇;无论是爱岗敬业、勤奋钻研、以苦为乐、奉献社会的“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赵五,还是传播先烈事迹、守护先烈陵墓、弘扬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后人的“安徽好人”李树银,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不屈从命运安排、不失去生活勇气、不甘心平庸生活、不惧怕生活磨难的光辉。立足平凡岗位、默默无私奉献、勇敢不断前行,是他们的人生最好注解,他们是众多临泉人的杰出代表。
水土滋润——前行脚步从未停歇
临泉县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寒而百花开,夏热而雨水足,秋爽而万物丰,冬干而雪花舞,年平均降雨量为 812毫米,年平均气温15.3℃左右,全年无霜期218天,年日照4553小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临泉土壤肥沃,西北高东南低,历史上受无数次洪水泛滥影响,形成了堆积平原地域属淮北平原,海拔40米至38米,土地平缓,土壤构成主要有砂礓黑土、砂礓土和泥土3种,十分适宜种植作物。地下水位高,适宜生活和灌溉,地表水十分充足,绝大多数河流适宜灌溉,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给临泉人的性格品质带来明显的印记。
在人们的印象中,临泉向来以农业大县著称。这里盛产小麦、玉米、芝麻、药材等,是闻名全国的粮食生产县,粮食生产连续十二年获得丰收,连续五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
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后至本世纪初期,临泉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大,大型机械在农业中的应用很少。农业生产为三年两熟制,秋播夏收、一麦一豆的生产模式,一家一户、条块分割的种植方式,造就了临泉人朴实、厚道、勤俭、守规、遵道、本分、崇礼、尚孝的品格。由于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并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在农忙时节结成互助组织,提供劳动力、资金、生产资料等物质帮助,增进了临泉人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的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现代化的春风吹拂着临泉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唤醒了人们追求更加富裕美好生活的的梦想,大型机械、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应用,有剩余劳动力的家庭可以外出务工挣钱,家中留下的老人妇女儿童依然在乡邻的关照下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农村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加速进行,进一步改变着临泉人,市场观念、规模意识、信息技术渐渐为人们所接受,创新、开放、豁达、包容成为新时期临泉人的典型特征。
同时,临泉人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深深影响着临泉人品格的塑造。
传统上,以自然村落聚居的生活方式,给临泉人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邻里之间,门对门、户挨户,鸡犬相闻,大事小情彼此都很熟悉。谁家有了困难都会伸手相助,谁家有了喜事也都共同分享。这种社区型的居住方式对于增进彼此了解、加深邻里友谊、相互照应守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极大的影响着临泉人的性格。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加,城市文明逐渐影响着农村的风气,开了眼界、长了见识的临泉人带动了家乡文明新风的树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由于这块水土的滋养,正是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临泉人身上带有更多的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守望互助、开放包容的品性。
无论是不畏艰难、知恩回报、献身公益、助人为乐的“中国好人”尚丙辉,还是不甘贫困、他乡创业、矢志不渝、言传身教的励志“生姜叔”姚启中;无论是汶川救灾、奥运服务、世博志愿、投身环保的“环保狂人”、“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安徽好人”侯现中,还是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勇擒凶手、救护群众的“安徽好人”、“撬棍哥”王运涛,他们的身上都流淌着临泉人质朴、向上、助人、乐己的血液,是临泉两百万人民中的佼佼者。
人文示范——杰出人物代代树典
临泉县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典范出众之地。这里适宜人类生存繁衍,历代都产生过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临泉人品格的形成。
聃季载是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由于他生性文静、喜欢耕读,周成王便把聃季载分封到沈国。沈国是临泉古称,在县城西侧至今仍有遗址存在。沈国座落在汾泉河畔,这一带土地肥沃,民风敦厚,地杰人灵。聃季载到任后体恤民情,办事认真,深得百姓爱戴。聃季载爱民如子、发展农业、稳定社会的做法代代相传,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姜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出生于临泉县姜寨镇,是西周开国功臣,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经过近代众多专家考证,临泉确实是姜尚的出生地。姜尚年轻时,家道中落,当过屠夫,开过酒店,但始终不忘勤奋学习,时刻胸怀安邦大志。他离开临泉后,辅佐周文王统一天下,成就大业。现在,在临泉县姜寨镇除了流传着众多关于他的传说,更有姜子牙文化节、姜子牙研究会等活动和组织,研究成果颇丰。姜子牙在治理封国时,顺应民俗,革除陋习,大力发展工商渔盐事业。同时,他爱民、尚武,他著有兵书《六韬》,被称为兵家鼻祖,他提出做人要忠诚忠贞、以德为本、廉洁自律、强化作风、敢于担当等观点,深深地影响着临泉人,至今为当代人所广泛认同和积极践行。
时光进入到现代,临泉大地革命浪潮涌动,红色文化在临泉人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早期,革命的火种就在临泉大地上播撒、燃烧。1921年,临泉籍共产党员就开始宣传革命,发展党员,开展革命活动,为革命理想而英勇战斗。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临泉人民开展了“长官店暴动”、“桃花店人民武装斗争”等,共产党人用生命和忠诚谱写了壮丽的历史诗篇。抗日战争时期,临泉是 “阜(阳)临(泉)太(和)中心县委”和“皖北地委”所在地,革命志士为追求真理和群众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尽显革命气节。到解放战争时期,临泉已发展成为一块红色的热土,非常适宜革命力量的生长发展。
1947年,刘邓大军克服重重困难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到临泉休整,在临泉驻守88天,广泛开展扩大新区、整党整军、土改新政、巩固政权活动,在该县刘庄创建了安徽省最早的红色县级政权,与临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刘邓大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广大指战员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临泉人民不怕牺牲、艰苦创业的英雄业绩,在临泉大地上树起了巍峨的历史丰碑,深深地融入在临泉人的血脉里。
历史的丰碑,后人的课堂。虽然历史的脚步渐行渐远,战争的烽烟已然消逝,但聃季载、姜子牙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张蕴华、魏野畴、刘邓大军铸就的革命精神,历经时光的检验更加熠熠生辉,依然是今天的人们坚定信念、顽强拼搏、积极探索、勤政爱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最好的营养剂。
无论是舍己救人、英勇献身的高中学生马峰,还是勇斗歹徒、光荣牺牲的高三学生庄峰;无论是抓捕窃贼、不幸受伤的刘景玉,还是扑入火海、抢救伤员的于建海,他们的身上都深受革命英雄主义的影响,舍生取义、舍己为人、见义勇为,是他们英雄行为的真实写照。
氛围培育——好人基因生长开花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推动,更离不开道德的培育。中华民族自古崇尚以德育人、以德治国,历朝历代也都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育人选人用人的标准。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临泉人更是把“德”字作为做人行事的先导,代代相传,成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临泉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出把临泉打造成为“道德高地 好人之乡”目标,着力营造全社会学好人、奖好人、做好人的浓厚社会氛围,在政策支持、活动推进、平台支撑、基金奖励、氛围营造上助推全县“承传好人秉性 打造德行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
以政策为先导,倡导文明、教化群众、引领风尚。临泉县委、县政府专门制订鼓励先进、褒奖典型的政策,对评选为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各级各类先进模范、先进典型的,在就业、创业、就学、就医、培训、信息、医保、养老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礼遇好人、善待好人,引导全社会形成人人敬仰模范、个个崇尚典型的良好风尚。
以活动为手段,发动群众、营造声势、扩大影响。临泉县每年都举办各类先进评选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请群众评选先进,让先进来自群众,大张旗鼓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少年”评选活动,同时在单位中广泛评选“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评选,把争先进、当典型作为个人价值和单位水准的衡量器。
以“最美临泉人”评选为平台,单位申报、网络投票、接受监督。临泉县大规模评选“最美临泉人”,范围涵盖各行业各领域,每月评选一次,年终综合评选年度“最美临泉人”,并召开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表彰会,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以基金为激励,广泛募集、公开奖掖、树立“好人好报”导向。县政府出资成立好人基金,以此为基础,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不断壮大基金数额。同时,对评选出的各级各类好人进行奖励,对家庭困难的给予大力扶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英雄流血不流泪、先进出力更出彩”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氛围营造为出发点,媒体宣传、事迹宣讲、艺术塑造。临泉县把先进模范、先进典型的宣传宣讲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平台的优势,全媒体推进先进人物的事迹,及时反映社会各界学习先进的反响,跟踪报道各单位各部门学习先进、推进工作取得的成效。同时,还组织艺术家以先进典型为原型,开展艺术创作,把先进模范的形象搬上舞台,把先进典型的事迹谱成歌曲,不断增强先进典型的亲和度和感染力。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进下,临泉大地先进辈出、模范频现、典型涌动。学好人、做好人在全社会得到普遍认可,好人出现有了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的普遍认可,又大大增强了人们对争做典型的欣羡、钦敬与参与。
从拾金不昧、把11万现金归还失主的 “最美环卫工”的“中国好人”蒋桂敏,到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抚养孤寡老人的“中国好人”李美兰;从倾心宣传防火知识、不断为百姓“赴汤蹈火”的“中国好人”侯子功,到付出大爱、收养弃婴的“中国好人”李凤娥;从立志报国、投笔从戎的当代“花木兰”、“心动安徽·最美人物”郭谨瑜,到传承民间杂技、醉心艺术创新的“安徽十大名角”胡思圆,临泉好人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行业在持续增加,队伍在迅猛壮大。地域文化的影响、一方水土的滋润、人文典型的示范、好人氛围的培育,都大大增强了临泉好人文化肌理的形成,更加速了临泉好人现象社会基因的承传,这些都成为临泉好人现象出现的最好注解。
回望历史,姜尚故里风雨沧桑、积淀厚重;展望未来,临泉好人八面来风、泽被四表!在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加快“调转促”的社会实践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的伟大征程上,梳理出临泉好人现象出现的成因,用道德的力量鼓舞人,用典范的魅力引导人,动员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加入好人行列,共同奋力开创美好未来! (赵怀勇)
新闻推荐
录音举报:迁户口遭民警索贿女子称送了1500元才办成 临泉县公安局调查此事
女子称送了1500元才办成 临泉县公安局调查此事
临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