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要是说不演了 会对不起老人

新安晚报 2015-11-04 07:34 大字

韦怀彬来自大名鼎鼎的临泉县韦小庄,那里被业内人士评为“杂技专业村”,是个村民人人都会两手的地方。接手美猴王杂技团,韦怀彬算是子承父业。“这个团的前身是我父亲在1990年就组建起来的,这是他谋生的行当。我小时候也跟着父亲东奔西跑,到处演出。后来又去杂技学校专业学习过几年,一直没离开过大棚。”韦怀彬说。

为赚钱愁,为伤病愁

谈到团名为什么叫“美猴王”,韦怀彬笑称主要是为了吸引观众。“孩子们都喜欢《西游记》,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名字好记,每次到哪演出个十天八天,孩子们就都知道是‘美猴王\’来了。”

这些年,韦怀彬带团走遍了全国各地,过年过节基本回不了家,因为那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他说,由于杂技演出多为露天和搭棚演出,受天气因素影响大。“基本上冬天就往南方走,夏天就去东北那边演,不然夏天太热,棚子里又不可能装空调,不适合表演。”今年雨水多,天气又逐渐变冷,韦怀彬有些发愁。“现在就算是淡季了,只能维持收支平衡,赚不了多少钱。人员工资,加上猴子、马、熊、狮子、老虎这些动物要养,压力是挺大的。特别是不来活的时候,整夜睡不着觉。”

韦怀彬介绍说,他们的拿手绝活是高空项目,比如空中吊环、高空走钢丝等。杂技团曾在两届省民间杂技艺术节的杂技比赛中荣获金奖,去年还被评为全省民营艺术“十大名团”。面对诸多荣誉,韦怀彬说,这都是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杂技演员苦不苦,答案是肯定的。咱们团二三十个人,基本都在12至20岁左右,年纪大了就干不动了,也不好看了。从小就开始训练基本功,没有七八年下不来,疼痛、受伤是常有的事。一开始上高空我都害怕,演着演着就习惯了。”

为掌声喜,为创新喜

做得久了,韦怀彬的团渐渐名气大了,经常受邀到外地演出。不管是搭棚售票还是包场表演,都是场场爆满。“杂技节目传承下来的有很多,比如蹬大缸、顶碗、变戏法、走钢丝,很多观众都会跟我们反馈说勾起了小时候的回忆。新节目我们也会演,一些创新的杂技表演,比如车技、空中飞杠等等,也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节目可以创新,但老的传统我们不会丢,经常穿插着或者重新编排结合,演出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一个哥哥,两个弟弟,三个子女,韦怀彬的杂技团是全家上阵。“杂技以前确实都是穷苦人的营生,现在农村经济条件也好了,很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来,受苦不说,短时间也不太能看到成效。”但是传承是要靠年轻力量的,韦怀彬说,自己从不担心后继无人,不行自家人肯定都要上。“总要有人干,我们韦小庄家人亲戚多,发动全家人的力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虽然辛苦,韦怀彬说自己从来没想过放弃,从小接触杂技的他对杂技有着很深的感情。“咱这个团发展这么久了,而且是从老人手中接过来的。我觉得哪天说不演了,不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我觉得会遗憾,起码对不起老人。”采访韦怀彬的时候,他正在武汉联系表演场地的事,一家人习惯了东奔西跑,在家闲不住。“我就爱跟着演员们住在大棚里,感觉比睡在自家楼房里更踏实。靠这发大财那是不可能,只能说维持生计,挣点小钱,只要是亏不了本,就还是会坚持下去。”

新闻推荐

置办“年货”快来瞅瞅

200多种临泉特产登陆合肥

临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