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任秉文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组织的第

阜阳日报 2015-06-26 08:48 大字

本报记者 任秉文

   6月24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6部门组织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进入候选人公示阶段,阜阳市临泉县张营乡外出务工青年赵五位列其中,再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了阜阳人的良好形象。

赵五出生于1972年8月,现为北京市石景山区垃圾清运队管工班班长。20多年来,赵五在首都清运垃圾的岗位上,全身心投入工作,掌握了疏通管道的“独门绝技”,总结出“赵五工作法”,把疏通管道的小事变成服务群众的大事,解决了居民们一件件添堵的烦心事,被誉为“当代时传祥”。

1989年,18岁的赵五从老家临泉到北京打工,在石景山区环卫局当上了一名管道工,负责粪便抽运和管道疏通工作。起初,与其他人一样,他也难以忍受垃圾清运这种脏臭累的工作,甚至还换过工作,但很快又回到环卫管道工的岗位。

“就在我想换一份‘体面\’工作时,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觉得当好环卫管道工,为居民排忧解难,为首都增添一份清洁,一样是光荣的事业。”赵五说。那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次行动,当时有一个小区的排水出现问题,影响了几百户居民的生活,小区居民打了很多电话,急切盼望有人去维修疏通,最终赵五去了。

他穿着工作服,戴着氧气罩下去了。“工作了很长时间才疏通好,下水道里又脏又臭,我心里想上去之后,以后再也不干这份工作了。”赵五说,但当他走出井口时,发现很多居民自发帮他脱衣换衣,给他送水果等食品,让他备受感动。

居民们的热情让他第一次没了“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也让他有了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觉。赵五从此在心里暗下决心,既然市民这么需要我,那么我就一定要将这份工作坚持下去。

既然要干,那就要干个样子出来。凭着一股倔劲,赵五查遍了石景山区所有的污水管道,对2000多个化粪池的地下管道分布和走向了如指掌,成为行业里的“土专家”。不仅如此,喜欢动脑动手的他,还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学习。工作时间不长,他就练就了一手处理地下管线堵塞和寻找污水井的绝活。凭借手感,他用一个竹坯子就能判断出4、5米深污水井的堵塞位置,并判断出污水堵塞物堵塞的大致情况,知道是树根堵还是污物堵,是泥石堵塞还是塌方堵塞,从而拿出最佳解决办法,节约开支。

2013年5月的一天,赵五接到群众电话,反映石景山区八角小区19栋居民楼前,过井里漂着的油污、杂物,搅杂在一起,升腾起一阵阵令人作呕的臭味,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希望赵五能去帮忙。

放下电话后,赵五很快赶到现场,只见他拿着一根长竹坯不断在井底搅动,检查下水管道堵塞情况。很快,他就查出了问题所在。“原来是附近饭店排的厨房垃圾堵住了出水管。”赵五说。

他让同事找来一些铁丝绑在竹坯顶端,又将3根竹坯绑成一根长的竹坯,通入管道里,凭手感不断来回搅动。经过不懈努力,管道终于“哗”地一声通了。赵五欣慰地擦去脸上的汗水。

用竹坯通管道是赵五自创的“绝技”,对缝隙小、过井浅,其它疏通工具不方便使用的管道特别适用。这项绝技只是赵五众多绝技中的一项。多年来,作为管工班班长,赵五自创了很多绝技。在单位支持下,他还对自己特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进行梳理,印制成《赵五工作法》的小册子免费发放到工友手中。目前,“赵五工作法”已经成为北京环卫系统培训教材,许多工友从中受益,成为首都的“清污专家”。

诚敬对待事业的同时,赵五也以诚信服务群众。他虽然不负责社区居民环卫工作,但只要居民有需要,他保证第一时间赶到。“非典”时期,赵五还主动要求到一线工作,承担起运输和焚烧“非典”病人废弃物的工作。“非典”过后,赵五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单位里第一个入党的农民工。

在疏通管道的岗位上,赵五展示了阜阳人勤劳质朴的品格,同时也让他获得了不少荣誉。近年来,赵五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劳动模范、石景山区十大杰出进京创业青年、中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出名之后的赵五,有了更多不错的转行机会,但他依然选择坚守。“荣誉让我感到更大的责任,我希望‘赵五工作法\’能够帮助更多的工友成为‘清污专家\’,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首都变得更加清洁。”赵五说。

新闻推荐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

本报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王朝良

临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