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法思——常伴诗书笔生香

阜阳日报 2015-02-27 20:59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关加加

王法思不但爱藏书、读书,而且爱好书法艺术。

人物名片:王法思,临泉人,临泉县教委原主任,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苏轼曾在《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一诗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一句话,道出了书法妙道,重在字外工夫的修炼。想要写出好作品,非多读书不可,舍此无良方。

在王法思的人生历程中,读书与书法得到了融会贯通。几十年来,他不仅读书、寻书,家中藏书近3.5万册;而且,在浩瀚的书海里,他将“心“和“手”紧密结合,合上书本,每每执笔时,都能获得字外之趣。

躬耕书田求真知

   “我爱上读书,首先是受父亲的影响。”1944年,王法思出生在临泉县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父亲是中医,文化程度虽不高,但很爱读书。临泉解放后,国家提倡农村文化建设,免费向农村发书。由于村里的人大多不识字,所以书都被送到了王法思家。就这样,王法思的童年几乎是与书相伴的。从小跟着父亲识字读书,也让他比其他孩子多了几分对书的感情。

1963年,王法思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在那里,他认识了对他影响至深的一个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王法思上大二的时候,华罗庚成为他的高数代课老师。“华罗庚老师家里有很多书,我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就被震撼到了,感觉他读得书真多。”在华罗庚、范文澜等人的影响下,王法思逐渐养成了爱好读书、寻书、藏书的习惯。

1969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将十三所农林地矿油水电等工科院校迁出北京,外迁至河北、陕西等地,历史称之为“京校外迁”。

当时,王法思还在北京参加教材编写工作。由于“京校外迁”,很多被迁高校将图书馆里的书批量出售。这对于王法思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当时,那些学校里的书都是按斤卖,我买了很多。”编写教材包吃住,他每个月80块钱的工资几乎都用在了买书上。

在“京校外迁”持续的一年里,王法思买了近2万册书,大多数是教科书、理科书和语言文字研究的书。后来,他离开北京,花了160块钱的托运费将这些书运回临泉县。在上世纪70年代,160块钱不是小数目,但是辛苦收集的书,王法思怎么都舍不得丢掉。

1974年,王法思回到临泉县教育局工作。刚回来的时候,他代过高中的课,那时他深刻感受到书籍的缺乏,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很难查阅到所需要的材料。于是,他又开始了找书与藏书的“旅程”。

“为了找书,我可没少下工夫。”王法思举例说,1982年夏天,他带队到河南参加中考阅卷,在一个废品站发现了一本《永乐大典》,这让他十分兴奋。“这本书还有吗?”王法思向废品站老板问道。废品站老板指了指堆积如山的废品堆说,“应该都在那里面。”于是,炎热酷夏,他和阅卷老师们光着膀子在废品堆翻了半天,终于找齐了12本。

在阜城,他经常走街串巷逛书店,大大小小的书店老板基本上都认识他。“他们有什么好书都会给我留着,知道我爱收藏这个。”退休以后,收集书籍更成了他最大的爱好。

饱蘸翰墨写真心

1987年,是王法思书法艺术的起点。那一年,由于身体原因,他住进了县医院老干部病房,平时空闲时间多,便琢(起书法。从一开始的楷书、隶书练起;后来,他的一篇大篆作品《竹》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更加坚定了王法思坚持练习大篆的念头。

近日,记者在临泉县一间书画室见到王法思时,他正在和笔友交流书法写作。博学笃志四个大篆字体呈现在宣纸上,只感其笔力沉雄,结体朴茂,方圆并蓄,气势宏伟,于凝重中见灵动,平实中见奇绝,不为成法所囿,却有出人意料之势。

王法思对书法的理解和把握,归功于其长期对中国古文字、古代文献的研究。“大篆是无色的画、无形的舞、无言的诗。”王法思介绍说,对古文字的钟爱使他对篆隶产生了天然兴趣,甲骨、金文、石鼓和汉碑的吸引力也远超“颜筋柳骨”。

王法思说,历代书法家中,常见“行、楷、草、隶”,篆书却显“寂寥”之景。大篆书体,可谓中国文字源头,以甲骨文、金文为代表,是一个美与形、字与画交融的象形符号文字系统。因年代久远,传世墨迹范本较少,非有一定的古文字学与历史学功底不敢轻动,古今治篆者甚少。

记者了解到,大篆,之于中国历史,丝毫不亚于青铜器带来的厚重感。三千余篆字,每一个字都有它的传说,看似如魔符,实则悠远、深邃,记载着华夏历史文明。故,在书法界,有人讲,凡习篆书者非习文字,而是通史、明智、启人、悟心的过程。

书写时,王法思以“不侧倚取媚,不狂怪怒张”的原则律己,性格刚直,胸怀坦荡,字如其人。他充分展现出大篆书体的生动活泼,绝非对形式美的浅薄描摹。使得其大篆书体别具一格,笔触间千姿万态,忽如巨龙滚动,抑或细草萌生,忽如翻江倒海,抑或涓涓细流,笔法上独具匠心,出手不凡。尊古而不拟古,既苍劲、粗犷,又圆润、细腻,静中有动,刚柔并济。

如今,退休在家,王法思每天早晨6点起床,接下来,雷打不动的45分钟,3支烟,3杯水,一本书;随后,一个小时散步时间;然后,回家吃早饭。中午,用两个小时写字。下午同样是读书、写字、散步。虽然生活很简单,但每天有书和字相伴,他悠然自得,很是满足。

新闻推荐

记者冯启俊通讯员王鹏丈夫因为醉酒驾驶被高速交

本报讯 (记者冯启俊通讯员王鹏)丈夫因为醉酒驾驶被高速交警查获,涉嫌危险驾驶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孰料,没多久,妻子又因驾驶未悬挂号牌车辆上路被交警拦查,其驾驶证一次被记12分。   2015年3月9日...

临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