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禁烧后的秸秆哪去了

阜阳日报 2014-06-16 21:09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尚原野/文 通讯员 刘子奎/摄

今年“三夏”期间,临泉县杨桥镇为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购买了一批小麦灭茬还田机,帮助种粮大户灭茬还田,方便及时夏种。图为灭茬还田机在收割过的麦茬地里作业。

在严格执行秸秆禁烧政策的当下,不再焚烧的秸秆要么离地,要么还田。今年“三夏”时节,如何处理午收后产生的大量小麦秸秆,成为当前农村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6月12日,记者深入临泉县杨桥镇,就当地如何处理田间地头的小麦秸秆做了实地采访调查。

秸秆还田 大户心里更踏实

“我这块地里的玉米全都发芽了,这个时候谁要是敢烧秸秆,就是跟这一地的庄稼过不去!”在杨桥镇刘庙村的一块玉米地里,种粮大户李存夫告诉记者,今年的秸秆禁烧抓得特别紧,本打算等到最后,一把火将350亩秸秆全部烧掉,现在看来,这些秸秆全都要作为有机肥还田了。

今年54岁的李存夫是刘庙村的种粮大户,从2012年午季开始流转耕地种庄稼,至今已经收了4茬。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小麦秸秆他一根都没敢烧,绝大部分都通过收割机粉碎直接还田了。作为当地的重点监督对象,午收之前,李存夫与村里签订了禁烧承诺书,并缴纳了2万元作为保证金。用他的话说,这次是上了“双保险”,无论如何不能带头去烧地里的秸秆了。签了承诺书,又交了保证金,如果能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任务,2万元保证金不仅要全额退还,同时还能额外领取1万元奖金。虽说今年的政策这样好,但李存夫的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350多亩小麦秸秆能不能做到全部粉碎,粉碎后的秸秆还能不能点着,那么多秸秆铺在地上会不会影响下茬玉米的生长……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这个憨厚朴实的中年汉子。

既然签了承诺书,就得按政府要求办。午收开始后,李存夫除了抢收自家地里的小麦外,还加入了村里组织的秸秆禁烧巡逻队,骑着摩托车不分白天黑夜地看守自己的秸秆,不敢有丝毫放松。“秸秆还田虽说没有一把火烧掉省事,但是政府既然要求这么做,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话说回来,今年收割时茬口留得真低,要是像去年一样收割机只割上面一层麦穗子,我们真没有办法种玉米。”李存夫说。

政府买单 农户种田省心了

同样在刘庙村,因秸秆禁烧倍感压力的普通农户也一个劲地夸今年的禁烧政策好。65岁的刘利先是当地有名的种粮能手,同样种了一大片地,他的亩产量要比其他人高出一百多斤。近年来,附近不少外出务工的亲戚朋友把自家的地托付给他耕种,去年秋季,他的种植规模一度突破70亩。

“前些年,家里的劳动力多,地里的麦秸全都拉回来当柴火;现在,孩子们都出门打工了,我们老两口没有本事往家拉,麦秸、玉米秸全是一把火烧掉。”刘利先说,今年午季前,当地政府加强了秸秆禁烧政策宣传,这让他心里倍感压力。现在的农村劳动力少,午秋两季收庄稼全靠大型联合收割机,散落在地上的秸秆单靠老人和孩子的力量不可能清运干净,如果不能放火烧,肯定要影响下一季种庄稼。那段时间,有人说要把秸秆打捆,也有人说要粉碎还田,到底要如何处理这些秸秆,老人心里也没底。他告诉记者,种了大半辈子庄稼,没想到现在竟然被这小小的秸秆难住了。想当年,盖房子、做铺盖、养牛、烧锅……样样离不开小麦秸秆;而现在,他却对秸秆一点办法都没有。

好在,几天后,安装了秸秆粉碎机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进了村子,刘利先的小麦不到一个星期就收割完了。由于利用了小麦灭茬还田机,并进行深耕翻地,粉碎后的秸秆不用清理,夏玉米紧跟着就种了下去,从发芽率来看,未来的长势应该不错。刘利先向记者感叹,没想到,今年种庄稼这么省心。

综合利用 措施有力途径多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杨桥镇4.47万亩小麦80%以上实现了粉碎还田,余下部分全部由政府组织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三清一集中”,即:清田间、清路边、清沟塘,集中堆放。

目前,全镇13个村共设置了52个秸秆集中堆放点。其中,90%以上通过秸秆经纪人卖给国能临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余下部分则被当地农户当作燃料和饲料。记者在刘庙村皖北山羊养殖场看到,这个占地数千平方米的大院一角堆满了小麦秸秆。养殖场负责人刘士贤介绍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场的山羊存栏量将超过300只,一年能消耗20吨左右的秸秆;今年午收期间,他已储备了8吨的小麦秸秆。

杨桥镇秸秆禁烧办主任刘永俊告诉记者,目前,全镇累计投入2100多人次、500多车次参加秸秆回收工作,确保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不反弹并取得实效。

新闻推荐

月日临泉县城市电网千伏四化路线路技改工程施工任务圆

6月19日,临泉县城市电网10千伏四化路11线路技改工程施工任务圆满完成。此前,该线路已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临泉供电公司将其列为2014年“迎峰度夏”工程中的重点技改工程。图为施工现场。 &nb...

临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