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阜阳地名背后的传说

阜阳日报 2013-11-12 10:51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宋玉洁

阜阳市众多乡镇地名中,有的与河流有关,有的与庙宇有关,有的与姓氏有关,还有的则与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有关,这背后有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美丽故事。

颍东区插花镇:插花镇原名叫吕家铺子。后来改叫插花庙。相传东汉的创建者刘秀,当年在一次战斗中失利,被敌军追赶路过此地,人困马乏,口渴难忍,遂向井边汲水的一位头插鲜花的姑娘讨水喝,请求避难。姑娘让刘秀进屋藏了起来,刘秀才躲过敌军的追捕。这件事不知如何被村里人传了出去,大家在姑娘背后风言风语,认为她未出嫁就与陌生男人来往,败坏了风气。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下,姑娘不堪忍受,投井自尽了。后来,刘秀当了皇帝,想感谢这位姑娘,派人来寻访,属下汇报了姑娘已死的消息,刘秀心中甚感内疚,乃下诏在此地建座庙宇,庙里塑有一位头插金花的村姑像,人们就改称此地为插花庙,建镇后叫插花镇。

临泉县陈集镇:传说清朝时,一位李姓老板在此开了一家小酒店。他有个女儿叫李凤姐,性柔貌美。乾隆皇帝游江南至此落脚,见李凤姐,欲纳为妃。经一段曲折,凤姐才同意。乾隆回京后派人来接,不料凤姐红颜薄命,暴病身亡。后人据此情节,编了一出戏叫“游龙戏凤”,流传很广,此地故名李凤集。后因陈姓子孙在此地多年繁衍,改名陈集。

颍东区口孜镇:明朝时称刘伶店、留陵镇,清朝时称留陵口,因该镇屡遭洪水泛滥,居民从四周筑堤,逐渐成为一个“口”字,故名。传说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刘伶曾游学来此,饮了杜康后人杜用采当地古井水酿的酒,醉死三年。后杜用向刘妻讨酒钱,刘妻叫杜用到墓地讨,而刘伶复活,同杜用得道成仙。1948年,设口孜镇。

太和县坟台镇:相传战国时,该镇境内生长一种无根、无叶、游离生存、四季开放的花,粉红、桔黄,清香四溢,奇观绝世。昔日楚王携子巡游至此,停而观花,不幸太子病逝,葬此,名太子坟,后名坟台集。

太和县倪邱镇:西汉名儒倪宽墓在此,其故里倪邱,曾为汉御史大夫。茨河南岸有一孤堆,多次发现有陶俑、石箭等出土,据专家鉴定为殷代遗址,故倪邱镇又名古堆集。

太和县洪山镇:洪山是东汉人,因救刘秀被王莽兵所杀,刘秀称帝后,在此建庙以纪念。

颍泉区伍明镇:传说春秋时是伍子胥的故里,明代成为伍明店,今为伍明镇。

新闻推荐

寂寞乡村的吟唱者

记临泉县青年诗人、庙岔中学教师李红军

临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