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厨师培训 助力就业

阜阳日报 2013-06-21 21:22 大字

[摘要]见习记者 牛真子 记者 杨静文/文 本报记者 王彪/摄

   阜阳市聚才厨师培训学校的学员在学习拉面技术。

眼下,颍泉区伍明镇人蒋偏偏和郑楠楠开的美食店生意红火,姐妹俩干得很起劲。去年春节时,她们却还在为是否继续外出打工而苦恼。“我们都有各自的家庭,看到孩子没人照顾,感到很难受,就决定不走了。”蒋偏偏对记者说,“来到聚才厨师专业培训学校学了4个月,经过一段时间准备,我们就开了这家美食店。估计一年挣20多万元没啥问题。”

像这对姐妹一样,通过职业技能培训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如今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阜阳市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作为公办职业学校的补充,民办职业学校逐渐走向正轨,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年向社会输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很多年轻人实现就业的好帮手。

助力创业 办起厨师培训班

   在颍州区鼓楼广场西侧,聚才厨师专业培训学校的招牌很醒目,前来咨询的年轻人络绎不绝,有初、高中毕业生,有返乡农民工,也有下岗职工,他们都怀揣创业致富梦想,希望学习一门手艺。

国家级烹饪技师吕纯宏,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他出生于临泉县一个烹饪世家,少年时代就对烹饪有浓厚的兴趣。在外学习多年烹饪技术后,吕纯宏回家开了一家饭店。

谈起创办厨师培训学校的初衷,吕纯宏讲述了一个故事。那还是在临泉开饭店的时候,一天中午,看到几位前来吃饭的顾客神情悲伤,吕纯宏关切地上前询问。顾客回答说,他们之前在一所职业培训学校学习烹饪技术,学了五个月,只学会炒几个小菜,其他的啥也不会;毕业了,钱也花光了,本打算学成后自己创业,现在看来,别说创业,就连找一个像样的工作都很难。同时,他们表达了要跟吕纯宏学习烹饪的想法。

吕纯宏深受触动。“当时,我第一感觉就是,如果能办一个正规的培训学校该多好,可以让他们学到技能,找个好工作,能养家糊口。”为安慰这几位顾客,吕纯宏让他们在酒店免费学了一个多月,学成后,他们满意地回家了。

很快,在朋友的帮助下,吕纯宏在临泉县创办了“聚才厨师专业培训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当地同类培训学校中的佼佼者。

注重实践 能够学到一技之长

由于办学成绩出色,吕纯宏在阜城创办了一所分校。“职业教育是良心工程,直接关系到学员的就业。如果学员学不到技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能开店创业,就会耽误他们今后的事业发展。”本着这样的想法,吕纯宏总结出一套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技术,老师在一旁指导示范。为此,学校同酒店合作,让学员学做各大酒店的菜肴,然后到酒店实习。“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员真正掌握技术,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吕纯宏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遇到两位前来咨询的女孩子。她们来自阜南县农村,高中辍学后打算自己开一家小吃店,主要想学习做酸辣粉、麻辣烫的技术。“看别人卖小吃一年能挣不少钱,俺们也想在老家镇上合伙开个特色小吃店,这样就不用出去打工了。”

吕纯宏介绍说,目前,学校主要开设面点班、高中低档炒菜班、小吃早点班等,还有其他一些特色培训班。“学员可根据自己未来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时间,让学员掌握学习主动权,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市场需求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员顺利就业。”

政策补贴 学门技术有保障

在学校操作间,记者和正在切菜的学员谢伟聊起天来。今年20岁的谢伟此前在江苏常州打工,“我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不懂技术,只能做又脏又累的活,工资待遇也不好;我觉得,不会技术真的不行。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我就回到阜阳,跟吕校长学习烹饪。我没啥基础,就从基本功做起,现在学了一些家常菜品、面点和雕刻技术,学得挺不少,还能享受到政策补贴,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打算再学一段时间,毕业后先在饭店工作,熟练后自己开一家饭店,肯定比在外打工好!”

2013年,聚才厨师培训学校被颍州区确定为“就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根据不同的培训工种,每位学员每期可享受900元至1050元不等的培训补贴。学员毕业后,通过职业技能鉴定,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一部分学员选择自己创业,一部分在当地及外地大城市酒店实现了就业。

吕纯宏认为,目前,市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很大,而民办职业教育作为公办职业教育的有力补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但又因场地等硬件设施不足的限制,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支持力度,帮助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技术人才,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出把力。”

新闻推荐

市场行情差养猪巧赚钱

见习记者 牛真子 特约通讯员 张浩

临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