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的耕地我做主

阜阳日报 2013-03-25 11:43 大字

[摘要]本报通讯员刘子奎

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流转是大方向。但笔者在临泉县杨桥镇采访时发现,当地不少农户不愿意把自家的承包地流转出去,觉得还是自己耕种更放心。他们的情况虽各有不同,但其真实的想法值得关注。

自己耕种更划算

“去年,半截楼西瓜种植户每亩出1100元,要租俺的地,俺没有租给他。”3月23日,杨桥镇郭庄村村民马金生告诉笔者,“这几年我自己种,一年小麦玉米两茬,去掉成本,每亩地能挣一千五六百元,比租出去划算。”

“咱庄稼人,干了半辈子庄稼活,把地租给别人,自己身体硬棒棒的,闲着干啥?”马金生的妻子高秀萍插话说,“现在种地多省劲,机子种、机子收,人又不掏多大劲;再说,自己种既增加收入又锻炼了身体,两划算。”

今年55岁的马金生全家5口人,3.5亩承包地。儿子、媳妇常年在上海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料。作为家庭主妇,高秀萍的主要任务是料理家务,接送孙子上学。

老马农忙时耕种土地,农闲时干瓦工活,身为大工,老板一天给他开100块钱工资。这几年,因为家里殷实,孙子的生活开支,老两口从不让儿媳负担。

“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也好了,老婆子一不小心吃成个大胖子,再不干点活锻炼锻炼,身体会出毛病的。”老马指着老伴笑着说,“眼下,虽然能挣点钱,可开支也大。儿媳就一个独生子,娇生惯养的,孩子一天没有二十块钱都过不去。所以,趁现在还能干得动,地就自己种着,多收入点攒着防老,到老时多少给孩子减轻点负担。”

地在手里最放心

“流转土地,资金紧张不怕;最头疼的是一大块地中间有三两户村民不愿将土地流转的,他们夹在中间,叫人哭笑不得。”说起流转土地中遇到的坎坷,杨桥镇流转土地超千亩的种粮大户陈金告诉笔者,“就拿去年来说,郭沟村大李庄村民郭培福,说啥也不愿将夹在几百亩地中间的几亩承包地流转给我。尽管,我托几个熟人当说客,但都没说成。”

笔者问郭培福,“单从种粮的角度说,按说每亩地1100元租金也不低了,你自己种、虽然多收入一点钱,但扣除各项成本,不一定比流转给陈金划算呢?”

“地在谁手里,谁就掌握主动权,谁掌握主动权,谁说话就算数。我不租,主要是害怕地一旦租给他,慢慢就不是我自己的了。”老郭回答得直截了当。“话又说回来,咱老农民以种地为生,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没了土地,咱还指望啥?”

“中央明确规定,流转土地不改变权属性质。也就是说,你的承包地虽然流转给大户,但承包经营权还攥在你自己手里呢。”笔者说。

“虽然政策这么说,但土地还是攥在自己手里更放心。”郭培福回答。

生意挣钱地养家

“自己囤里有粮食,挖着吃着不显,要是全靠买着吃,那多厉害。”说起自己种地的事,段寨村村民郭纯忠对笔者说,“反正,我的承包地我自己种,谁也不租。”

“虽说一亩地千把块钱租金不少了,可是,你问问,现在街上卖的馍有多贵,一块钱三个,俺家一天得五六块钱的馍!要是常年全买的话,一年光买馍就得两亩地的租金。”郭纯忠的妻子账算得特别清楚,“要是自己用小麦打面蒸馍吃,一年二亩地的小麦吃不完,还能净赚个下茬玉米,刨去种子化肥成本,剩个千二八百没问题。”

笔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当地五六十岁的村民,出门打工没什么优势,找活干不容易,又没有其他收入,在家闲着无聊,觉得地还是自己种着好。

“城里人有工资,咱农村人就靠地。在自家地里每年种点棉花攒着,孩子婚嫁时套几床棉被;种点大豆、芝麻、花生、蔬菜、红薯等,留着下稀饭、榨油、炒菜吃;夏玉米长到一掐冒水时,掰回来烀着啃。只要有地种,咱吃啥都方便。”郭纯忠对笔者说,“土地一旦租给人家,一切都要靠买,租金拿到手里有急事花完了,打长远看,一年吃啥?尤其没有固定收入仍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自己啥活不干,全靠子女养着也不现实。”

新闻推荐

综合治理 远离毒品

本报记者杨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我的耕地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