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致富才有奔头”

安徽日报 2020-03-18 06:49 大字

刚刚复工的车间内,工人们带着口罩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工作。台锯打板与打磨木盒的声音此起彼伏,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劳动景象。这是近日,记者在阜阳界首市邴集乡扶贫车间看到的情景。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工人们按照工序,错峰上班。拼装工人拼装好木盒后,打磨工人才上班。

1985年出生的陈晓露是该扶贫车间的创业者,2007年毕业于湖南保险学院。

“创业之初,就遇到了厂房场地选址难的问题。因为仅仅生产机器就有20多台,场地小的话,机器也放不下。”返乡创业的陈晓露告诉记者,“当时正好邴集乡大董村建设‘双创车间’,位置和面积正合适,我就租赁了下来。多亏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为了让双创车间发挥扶贫作用,陈晓露招聘工人,向贫困户倾斜。自2013年办厂、2018年注册成立公司后,已累计带动15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该公司主打木制相框、木盒、木制雕刻等产品和木制DIY产品,远销广东、上海、浙江等地。

“我在这打工3年了,主要是做木制相框和木盒的组装,还操作大型砂光机。有了固定的收入,我的日子逐渐好起来了。”正在车间忙活的贫困户董金美乐呵呵地说。

“厂里制作木制包装盒、木制画架、木制相框等,要求的技术含量不高,属于大众化操作技能,我实习3-5天,就基本掌握了要领。”已经脱贫的郭平真说,“厂里复工复产了,我又能来上班了。”

“该公司采取订单生产的模式经营。企业有订单的时候,组织工人生产,在淡季时候选择歇业。这个模式非常适合农村闲置劳动力,不仅不影响照顾家务,还不误农时,非常受群众欢迎!”邴集乡社保所负责人马华北介绍说。

“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致富才有奔头。”陈晓露说。

每年中秋节和春节,陈晓露都买好慰问品,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贫困户。因为在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陈晓露的“双创”车间2019年被阜阳市关工委、阜阳市教育局、阜阳团市委联合授予“青少年科技劳动教育基地”。今年初,陈晓露被推荐为“界首市最美创客”。

新闻推荐

买卖红隼、和尚鹦鹉,男子被判10年! 宣城一男子在转售红隼时被民警查获;此案另有两人分别获刑

2月28日上午,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非法猎捕、出售、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被告人郭超然犯非法收购...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