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种植马铃薯 技术到位效益高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20-03-06 10:55 大字

■ 本报星级记者喻寒松

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既可当作粮食也可作为蔬菜来食用。在安徽省可以春秋两季种植,在特殊年份,当其它农作物不能按时种植时,可以通过种植马铃薯来替代。

每亩收入超3000元

从马铃薯种植区域上看,安徽省从南到北都有分布,但规模化种植主要集中在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滁州和六安等地。近几年来,安徽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态势,初步估计全省马铃薯面积在百万亩以上,基本形成了工厂育秧大棚早春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冬闲田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和冬闲田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模式。

“我前几天才种了不到10亩单膜覆盖马铃薯。 ”已种了6年马铃薯的界首市陶庙镇王盼告诉记者,虽然单膜覆盖马铃薯种植时间要比双膜覆盖马铃薯晚一个多月,每亩单产在6000斤以上。他以效益最好的去年为例,平均每亩采收6000斤,平均市场批发价1.5元/斤,每亩产值高达9000元。如果以5月底上市的露地马铃薯常年市场批发价0.8元/斤和平均单产6000斤计算,一般每亩产值也有4800元左右。在种植投入上,王盼算了一笔账,农户每亩需投入有机肥和复合肥费用550元,薯种费用490元,地膜费用50元;每亩人工费用100多元;土地流转费400元(年土地流转费800元/亩,分两季分摊)。合计各项开支,每亩需投入种植成本约1600元。扣除这些投入,农户每亩毛收入在3000元以上。

适时整地施好肥

王盼告诉记者,农户早春种植马铃薯仍需采用单层地膜覆盖栽培,可防御春寒低温,有利于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为提早上市增加效益。在地块选择上,以地势平坦、排灌两便的田块、土层耕作层深厚、疏松的沙质壤土为宜。

“马铃薯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吸收比为10∶5∶2。施肥方法上,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省农科院脱毒薯类研究中心廖华俊主任介绍,农户可以结合翻地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结合整地沟施复合肥100公斤,土壤较贫瘠的增施适量氮肥。马铃薯生长要“前促后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追肥1—2次,以速效氮为主。第一次在刚出齐苗时进行,结合中耕、浇水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或尿素7.5公斤。第二次在马铃薯刚开花或薯块膨大初期进行,根据长势结合中耕、浇水每亩追施复合肥15—20公斤。进入花期后,如发现缺肥应及时进行根外追肥,用0.3%尿素+0.4%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中耕培土控好水

“中耕培土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的又一重要环节,培土可使结薯层疏松,以免块茎露出地面变绿。 ”廖华俊告诉记者,第一次中耕培土时期为马铃薯幼苗长到4—5叶 (苗高10厘米)时进行,培土厚度2—3厘米;现蕾期和植株封垄前可再行培土2—3厘米。

马铃薯不耐旱也不耐涝,农户应根据需要及时浇水。早春温度低适当少浇水,以中耕代浇水,温度升高后,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雨水过后及时排水。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有利于商品薯或种薯贮藏。如果马铃薯出现徒长,在封行前可通过深耕、控水的方法来调控;也可施用马铃薯膨大素、多效唑或矮壮素,以控制徒长。

5月底和6月初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块茎成熟,是最佳收获时期。春马铃薯进入采收期或接近采收期时,应注意天气变化,在雨季前和高温炎热前收获。如果马铃薯上市季节,销售价格不合心意,农户也可把采收上来的马铃薯放到恒温2℃的冷库中,贮藏半年左右问题不大。

新闻推荐

“棋”心抗疫 多多“弈”善

发起中国国际象棋界首个牵手武汉的抗“疫”赛事;一个月内参与并举办10余场国际象棋网络赛事活动,吸引2万余人参与,赛事数量...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