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收种机,蒲公英不再满天飞

亳州晚报 2019-04-22 08:48 大字

蒲公英勾起了怀粉的童年记忆蒲公英收种用上机器

一棵蒲公英,一群小伞兵,风儿吹,飘呀飘,一落落到青草坪……小时候,一边唱着这首儿歌,一边吹着蒲公英,白色絮状的种子满天飞的情景,别提多美了。

眼下,正是蒲公英种子成熟的季节,对于蒲公英种植户而言,这种满天飞的景色,却让他们既心疼,又无奈。谯城区牛集镇郭楼村的蒲公英种植户们,今年再也没有这种困扰了,因为,他们用上了收种机,有了它,蒲公英不再满天飞。

机器收种取代人工

4月19日下午,谯城区牛集镇郭楼村蒲公英种植基地里,一片忙碌景象,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收蒲公英种子。一个个白色的蒲公英种球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宛若给大地盖上了白色的绸缎。

与往年人工采收蒲公英种子的劳动场景不同,今年,蒲公英种子的采收全部用上了机器。小型手推式的、大型电动式的,田间传出阵阵“轰隆隆”的机器声。

蒲公英种植大户于团结和妻子怀粉也在田间忙着采收和装运。只见于团结开着一辆小型机动三轮车,在田间来回穿梭,收种机就装在了三轮车前方,四只网纱袋子,迎风高高飘起,不一会儿就被蒲公英种子填满了。三轮车驶过,种球被采收,嫩绿的叶子裸露出来,白色瞬间变成绿色。

“使用收种机后,采收效率不但提高了,采收的量也大了,不怕蒲公英再满天飞了。”于团结说,蒲公英种子成熟后,最怕遇到风,风一吹,种子就飞走了,这个机器可根据天气变化,确定采收时间,即使有风,也可以快速采收,减少自然损失量。在采收的过程中,还可以把没飞和想要飞走的种子全部吸进口袋里。

于团结粗略统计了一下,以一亩地为单位,人工采收种子的数量最多为30公斤,而机器采收的数量却能超过50公斤。

自制“宝贝”大量外销

“这个收种机是我老公自己研制的,因为好用,今年已经卖出去好几十台了。”一旁忙着装包的怀粉告诉记者,于团结是个爱动脑、爱钻研的人,早些年,蒲公英收种子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他,终于在去年,他成功组装了一台收种机。今年又进行了部分改进,现在特别好用。

记者注意到,这个机器由发电机和几个风机组成主体结构,风机并排连接,每个风机外面设计有一个上下连通的铁皮圆筒,圆筒上方安装的是可以拆卸的袋子。风机的扇叶是反向安装的,在发动机的带动下,可以产生强大的吸力,蒲公英的种子就是被吸进袋子中的。

“很多零部件是从其他厂家购买的,然后根据需要拼装成大小不同型号的机器。”于团结说,采收回来的种子还要进行脱毛处理,他还同步研制了简易脱毛机,在玉米脱粒机的基础上,加装了抽风机和部分管道,带有毛絮的种子放进去后,一个出口出种子,一个出口出毛絮,特别干净,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靠人工敲打、揉搓等手段给蒲公英种子脱毛了。

这两个“宝贝”首次投入使用后,村里很多蒲公英种植户都去现场观摩,确定确实好用后,纷纷开始购买。于团结还将机器收种和脱毛的视频发到了朋友圈,又引来了一批外地订单。短短一个多月,他共卖出去50多台收种机、20多台脱毛机。

在深加工上做文章

三年前,于团结还是一个打工仔。那年,于团结自家种植的4亩蒲公英赶上收割。得知卖了两万多元后,于团结如梦初醒,早就想结束打工生活的他二话没说,立马辞职回乡,流转了20亩土地全部种上蒲公英。首茬见到效益后,于团结一发不可收拾,连年扩大规模,成了村里最大的蒲公英种植户。如今,他的蒲公英种植面积已达500亩左右,还成立了蒲公英种植合作社,带动村里60多户农民种植蒲公英致富。“新型职业农民”是他给自己的新称呼。

闲聊中,记者在于团结身上看到了创新求变的精神,收种机和脱毛机的研制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了把蒲公英这份事业做得更完美,他又在深加工上做起了文章。

“蒲公英属药食同源植物,它的叶茎有美容、解毒、抗肿瘤等功效。市场上,蒲公英经过晒干、炒制后,泡茶饮用渐成趋势,而我们缺少的就是后面的环节。”于团结告诉记者,他一直有在本地上炒茶设备,发展精包装饮品的想法,由于条件有限,未能如愿。

去年,于团结跟山东一家生产厂家合作,开发了蒲公英小包装饮品深加工生产线。后来,又与界首一厂家合作,开发了蒲公英猪肉水饺产品,颇受市场欢迎。

(武清海记者郭玉岩文/图)

新闻推荐

年底,从合肥坐高铁两个小时到郑州 郑阜高铁安徽段、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全面进入铺轨阶段

星报讯今天上午(4月16日),建设者在阜阳进行铺轨作业,这标志着郑阜高铁安徽段全线进入铺轨阶段,也意味着合肥到郑州、西安等地...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