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激发动力 绿色引领转型界首市努力打造循环经济知名品牌
近年来,界首市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综合利用产业,生发了资源效益、生态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一条开发“城市矿产”、实现绿色崛起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界首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主要集聚在界首经济开发区三个特色产业园,分别是以废旧蓄电池再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田营产业园、以再生铝循环利用为主导产业的西城产业园、以再生塑料回收加工利用为主导产业的光武产业园。三个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16.65平方公里,已建成6.65平方公里,入住企业16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的子公司5家、上市公司加盟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高新技术及省创新型企业12家、安徽省百强企业3家、全国民营500强企业1家。 2013年、2014年、2015年界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分别实现工业产值246亿元、294.5亿元、364亿元,税金7.8亿元、9.54亿元、10.92亿元,利润3.84亿元、3.29亿元、4.15亿元,成为界首实现工业强市和奋力崛起的主导力量,在安徽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由于园区产业的资源和生态效益突出,界首市2013年被评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界首经开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成为全国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之一,先后荣获“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涉重金属类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利用基地”“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单位”“全国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6块国家级牌子和 “安徽省特色产业基地”“安徽省低碳园区建设示范基地”“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首批创业基地”“安徽省重点产业集群基地”等6项省级荣誉称号。
界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特色鲜明、成效突出,是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2005年国务院下发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后,界首市委、市政府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决定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从解决环保问题入手,实施规范整治,变废为宝,涅槃再生,集聚发展。通过10年的努力,实现了由废弃物至产品的华丽转身,构筑起一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不仅较好的解决了自身发展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而且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界首模式”。这种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六化”:
一是园区化开发。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多亿元,组建了田营、光武、西城三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分别成立管委会,实行一个园区、一名领导、一班人员、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在土地、税收、融资、证照办理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集团化经营。以资金、品牌、资源、环保为纽带,引导企业组船造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先后组建了安徽华鑫集团、华翼有色金属集团、华悦集团和光武塑业集团,推动了股份制改造,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生存空间和竞争能力。
三是产业化招商。目前,全市拥有外来上市和知名非公企业近40家,其中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和加盟公司13家。近两年,3个产业园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随着天能二期、华铂科技、金盈铝业、冠鸿塑业、东锦化纤、大连环嘉、青岛新天地集团等项目的扩建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界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实力。
四是统一化治污。在企业层面,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推动工艺技术革新,提升装备水平,抓好现场管理,规范运行环保设施,推动节能减排,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如田营园区在组建之初,为解决华鑫集团冶炼环节的的技术和环保难题,曾到全国七省两市学习,并组织多层次、多学科专家进行科技攻关,自主研发了HX余热侧吹冶炼炉,采用重力除尘和负压生产,减少烟尘排放,提升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使吨铅冶炼能耗达87.3kg标煤,比国家标准能耗低32.8%,生产和环保工艺在当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获得国家专利3项,主导制定了《再生铅及合金锭标准》。
五是高值化利用。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开发。目前,界首三大资源循环利用板块均形成了以清洁生产为特点的企业内部自循环,以上下游协调配套为特点的企业中循环和以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为特点的社会大循环,实现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和高效化产出。
六是网络化收购。形成了以界首为中心,辐射周边500公里的近距离、低成本一级回收圈,保障了废旧物资回收供应的可靠性、稳定性。其中田营园区废旧电瓶回收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在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设有办事处,链接了全国10万个基层网点,形成点对点购销关系,一大批从业人员由最初的无牌无照、小打小闹,逐渐成长为职业经纪人或组建了专业的回收公司,成立了自己的物流车队,与本地加工企业结合成利益共同体或合作伙伴,其触角延伸到全国各个角落。当前,华铂科技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正在组织建设信息化回收交易平台,打造废旧资源收购快速通道,用现代回收体系巩固“买全国、卖全国”的产业格局。
界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契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界首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通过园区化开发、统一化治污,开辟了一条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环境风险低、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契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体特征,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界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围绕国家政策、行业规范和环保的特殊要求,不断推进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推动节能降耗。如蓄电池生产企业,通过全面实施内化成改造,降低成本10%、削减酸雾排放70%、节水80%,2015年全部通过国家行业准入核查验收,目前正在推进极板生产连铸连轧和电池组装智能化集成技改。界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的产业,是促进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支点,必将以其绿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界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以再生资源循环为节点,形成了链接上下游的三大产业集群,带动辐射国民经济中至少30个以上产业发展。在工业领域,直接带动和催生了机械制造、冶炼、化工、铸造、型材、注塑、压延、包装、纺织、节能环保等产业;在服务领域,推动了交通物流、金融、餐饮住宿、房地产、物业、科研、中介等产业繁荣,是当前界首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
科技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也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二五”期间,围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界首先后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6项、省级地方标准2项。田营华鑫集团10年实施3次全面技改,工艺装备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西城再生铝、光武再生塑料龙头企业,立足“行业领先、质量立企”目标,拥有一批国内一流和行业领先的技术装备,建有多个研发中心、检测实验室和高校学生实践基地。近年来,界首科技创新投入资金7.8亿元,引进高端人才14人,建立产学研联盟15个,省级技术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3个,先后实施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5个、省专项科技攻关和创新试点项目5个,获批授权专利407项,其中发明专利121项。界首资源循环产业新工艺、新装备和科技成果的不断研发应用,有力推动了国内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
界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前景广阔,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是安徽省加快培育和发展的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解决当前安徽省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前景。 “十三五”期间界首市将秉承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之路,围绕“行业做示范,全国创一流”的目标定位,以化学电池、再生塑料、再生铝绿色循环利用为基础,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园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
根据界首市“十三五”规划,计划到2020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现“一个翻番”“三个显著提升”目标。 “一个翻番”,即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园区工业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番,力争达1000亿元以上。 “三个显著提升”:一是贡献份额显著提升。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比重分别占全市80%、50%、80%;二是产业集聚度显著提升。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90%以上,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95%以上,百亿元企业达到6家以上,年均出口创汇在亿元以上;三是创新活力显著提升。建立电池研究院、新材料技术中心,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和资源循环利用,强化科技攻关,不断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抢占行业制高点,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0%,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界首创造”品牌,进一步提升界首在全国循环经济产业中的支撑力和影响力。如今,界首市正全力以赴争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典型,为皖北振兴和生态安徽建设作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31日,界首市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的法官们来到该市颍南办事处,在妇联、社区干部、派出所民警的协助下,发出安徽省首例男子申请的人身保护令。60岁的姜先生与比自己小19岁的郑女士于1993...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