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富民项目遍开花

阜阳日报 2015-10-31 08:26 大字

[摘要]界首市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闫伟 陈振强

   虽然自家的土地全部流转,但界首市邴集乡东张村民陈桂荣的这个秋天并未闲着,村头的蔬菜种植基地蔬果种植正忙,自然少不了她这个熟练的农业工人。

一边领着固定的土地租金,一边靠着在家门口种地挣份稳定的薪水,曾经的贫困户陈桂荣觉得,自己期盼多年的脱贫致富目标已越来越近。

陈桂荣的好日子,得益于东张村蔬菜产业基地的蓬勃发展。东张村群众素有种植蔬果的传统,但囿于缺乏开发资金和科学规划,迟迟未能形成规模、发展成特色产业,带动能力也不强。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界首市经过详细规划,整合扶贫等相关项目资金,以每亩2000元的补贴标准,帮助该村建起了600个蔬菜大棚。大棚建成后,亩均收入达1.5万元-2.5万元,与传统的“一麦一豆”相比,收入增加了好几倍,同时,带动了1000余人就业。一大批像陈桂荣一样的贫困户,收入大幅增长,有的靠着扶持,逐步拥有了自己的蔬菜大棚,腰包渐鼓。

“界首是新进省定扶贫县,绝大部分扶贫重点村位置偏远,迫切需要把扶贫资金投入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但我们认为仅搞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提高扶贫资金的‘造血功能\’,找出一条适合各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路子。”界首市扶贫办主任李春泉表示,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界首市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项目,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积极利用政策、资金,扶持培育适合各贫困村实际的产业、项目,通过富民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取得了较好成效。

以邴集乡为例,通过政府资金补贴当地蔬菜产业基地建设,该乡的蔬菜产业迅速扩张,已经成为带动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引擎——目前,该乡已发展蔬菜种植等各类合作社60余家、家庭农场20家,土地使用更加集约、结构调整更具特色、亩均产出日益增加,同时,提供的就近就业岗位也越来越多。

靠着政府扶持培育的富民项目带动,加快了群众增收致富步伐。在这方面,代桥镇刘寨村村民陈标龙深有体会。陈标龙用家里的5亩田入股加入了村里的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平时在合作社务工,合作社在政策扶持下发展日益红火,他的收入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入股的分红加上打工的收入,一年能有3万块钱。”陈标龙直言,当了一辈子农民,根本没想到,现在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更想不到能以土地入股分红。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把握扶贫开发新要求,抢抓扶贫开发新机遇、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李春泉介绍,尽管近年来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界首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接下来,该市将继续在制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整村推进、因村施策上下功夫,继续围绕扶持培育富民产业、项目,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各项任务,力争早日实现该市贫困人口的整体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界首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使一名女子重伤抢救无效

本报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王鹏 余静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富民项目遍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