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葡萄卖难,传递市场调整信号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5-09-08 09:30 大字

这两天,界首市邴集乡葡萄种植户刘祥的心里像悬着一块大石头。 “20万斤的葡萄等着往外卖,你说我心里愁不愁? ”刘祥的嗓音沙哑,透露出他当下复杂的心情,既有果实丰收的喜悦,更有销售难的焦急。

葡萄丰收销售难

在界首市邴集乡红石桥国营葡萄场,有一片100亩的葡萄采摘园。刘祥是这片葡萄园的负责人。他告诉笔者,“今年种了100亩地的葡萄,有醉金香、红富士、夏黑、京亚、满园香等葡萄品种。整个夏季,农场收获的葡萄可达30万斤。如今,20万斤葡萄的销路还没有着落。如果不及时采摘,葡萄就会烂在地里。 ”

眼看着农场里的葡萄一串串晶莹剔透、果实饱满、色泽亮丽,刘祥的心里愈加发愁:“咱家的葡萄长得恁排场,卖不出去,我心里不是个味啊。这几天,我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一有空儿就到地里转转,看看葡萄咋样了。 ”

对于葡萄销售难,颍泉区中市街道办事处王府营的葡萄种植户曹晋阳也有类似的烦恼 :“今年共收获葡萄1.6万斤,如今只卖出了1万斤。俺家的葡萄阳光玫瑰属于高端品种,香味浓郁、肉质细脆、硬度适中,价格每斤10元左右。品质上乘,但就是不好卖啊。 ”

2011年,从事商品批发生意多年的曹晋阳,将创业领域转向现代农业。学了一年技术后,他在王府营流转了200多亩地,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100多亩地种植葡萄。经过几年精心培育,曹晋阳从外地引进的葡萄品种终于栽培成活,发芽、开花、结果。眼看着今年进入了盛果期,可是,4月初的一场倒春寒,冻死了70%的葡萄花苞。“残存的葡萄树结果有1.6万斤,如果销售的好,我还能减少点损失。如今,还有6000多斤的葡萄没有卖出去。 ”

为啥葡萄销售难

“当初,我要是早作打算就好了。 ”看着硕果累累的葡萄园,刘祥不禁有些懊恼。对于葡萄的销路问题,他本来打算以采摘为主、外销为辅。但是,目前葡萄已经集中成熟、大量上市,仅依靠采摘的方式远远不够。 “每天的采摘量只有千把斤,剩余的20万斤葡萄要想完全消化完,至少要5个月以上。但是,葡萄熟了不等人啊,时间一过,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熟透的葡萄烂在地里了。”

“本来,我还打算把葡萄销往江浙沪等南方市场。但是,外销的交通、人员、时间成本较大,与南方当地的葡萄难以形成价格上的竞争力。 ”刘祥解释说,他的葡萄园面积不算大,品种也不很多,运货一次花费较高,拉升了葡萄的成本。 “周边的葡萄园种植地点也不集中,成熟期不一致,我们很难找到‘合车\’的伙伴,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

对于今年的葡萄销售难题,王府营的曹晋阳也有自己的看法。“俺家的葡萄,例如阳光玫瑰,属于高端品种,口感不错,但市民知晓率低,再加上价格比普通品种高,市场接受度不是太高。”曹晋阳说,本来,他打算把葡萄卖给葡萄酒厂做葡萄酒原料;结果发现,阜阳本地搞葡萄深加工的工厂很少。

调整思路走市场

针对葡萄销售难题,阜阳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邓坤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该市葡萄种植业发展迅速。 2011年以来,葡萄园以每年几千亩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大约有2万亩。

邓坤分析,今年,一些农场主遇到葡萄销售慢的难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是采摘葡萄园在建立之初缺少规划,选址时没有对距离市区远近、交通是否便利等因素做充分的论证。二是外行入市,工商资本下乡,未能完全掌握栽培技术就盲目进入葡萄种植领域,缺乏防治病虫害的技术经验,葡萄结果的数量和品质达不到进入市场的要求,进而影响了葡萄销售。三是销售渠道未能理顺,采摘、内销还是外销,零售、批发或是电商,没有事先做好市场调研和销售预案,只是跟着感觉走,容易造成销售忽快忽慢,大起大落。

遭遇销售挫折,不少种植户也有所反思,开始尝试调整经营思路。邴集乡的葡萄种植户刘祥说,接下来,他打算建立温室大棚,争取葡萄提早上市,在价格上占得先机;寻求与周边葡萄园建立合作关系,争取形成规模效益;另外,要种植一些特色品种,提高葡萄的品质,将本地批发与采摘观光相结合,利用多种经营方式,规避市场风险。

(宋玉洁)

新闻推荐

近日来界首市靳寨乡在确保夏收夏种和禁烧工作顺利进行

近日来,界首市靳寨乡在确保夏收夏种和禁烧工作顺利进行之时,针对外出人员归来的有利时机,组织人员宣传城乡居保政策,并对领取养老金未年审的人员进行上门年审,确保养老金按时发放。有部分群众当时就有...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