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临泉老中医姚新国医术精湛,退而不休撑起乡镇卫生院——“我要为乡亲们把脉到90岁”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5-06-23 09:44 大字

■ 本报记者 程茂枝

“姚医生,我最近夜里老是睡不着,头还晕,你给俺瞧瞧。 ”“你这是身体虚,我给你开副药调理一下。 ”6月18日下午,临泉县杨桥镇中心卫生院姚新国的诊室一如往常,排满了看病的群众。今年74岁的老中医姚新国退休10年来,坚持坐堂问诊,每年出勤340天以上,业务量占全卫生院的五分之一,“看病找姚医生”已经成为当地很多群众的习惯。

“他就像俺的亲哥哥”

姚新国出身中医世家,其岳祖父、岳父都曾是当地的名中医。 “我岳祖父年纪大了经常生病,都是我给他洗脚、按摩,服侍床前,他老人家很感动,就收我为徒。 ”姚新国回忆,高中毕业后,自己就跟岳祖父和岳父学习中医,1962年便开始坐堂看病,后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中医药大专文凭,1994年晋升为中医副主任医师,2014年被省卫生厅授予 “安徽省基层名中医”称号,“全省仅90多人”。

“我一辈子看病都找姚医生,从来没有吃过其他医生开的药。 ”说起自己和姚医生的感情,杨桥镇杨桥村70岁的孙兰英老人语速明显快了起来,“他给我看了40多年的老胃病,就像俺亲哥哥一样。 ”家住界首市舒庄镇70岁的牛杨氏也经常“跨县”来看病,“我眼睛不好,但是姚医生的声音我一听就能听出来。 ”“由于医术高、态度好,找姚医生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很多人专程从县城和外县赶来。现在他每天接诊30人以上,春节期间中午12点都下不了班。”杨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马超介绍,姚新国年门诊量超万人,年门诊量、收入都占该院的五分之一以上。

“我要感谢他一辈子”

经过多年的积累,姚新国摸索出一些慢性疾病的中药治疗路径,对乙肝、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有比较好的疗效,且药费比较便宜。阜阳某中学的教师李燕(化名)十年前被查出患乙肝,每月吃药要600多元,后来病毒变异,多处医治不好。经同学介绍,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姚新国,在坚持服用半年中药后,肝功能竟奇迹般恢复正常,十年来再也没有复发。 “是他挽救了我,挽救了我的家庭。 ”目前已是8岁孩子母亲的李燕感动地说。

同样心怀感恩的还有杨桥镇退休干部何莹。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现在是一名军官,她特别为他骄傲,而这一切都要感谢姚新国的神奇方子。 “是姚医生帮助了我们,我要感谢他一辈子。 ”近年来,姚新国在不孕不育症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经他治愈的不孕不育患者数以千计,经他治愈的不孕不育患者将其信息在外地流传,北京、上海、深圳、韶关等地患者也慕名前来求医。

“我要把脉到90岁”

50多年的行医经历让坐堂问诊成了姚新国的习惯,“一天不看病就觉得浑身不得劲。 ”在他看来,退休后还能给群众看病,是自己最大的快乐,“一到诊室我就精神焕发,一搭上病人的脉搏我就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价值。 ”但也正因为痴迷行医,他难以照顾到家庭,瘫痪在床的老伴只能请人照顾。孙子也玩笑似地说:“爷爷除了看病,啥也不会。 ”

有时候,姚新国也很忧心。上世纪90年代就被省中医药管理局聘请为 “安徽省初等中医药学徒带教教师”的他,至今已带了20多个徒弟,但能够留在基层的很少。 “中医师的成长需要很长的时间,只有像我这样的老中医才容易被群众接受。 ”姚新国退休后,县里甚至一些大城市的医院欲高薪聘请他,都被他婉言谢绝。“我看病不是为了钱,是乡亲们离不开我,如果有可能,我要一直工作到90岁甚至更长,造福更多的人。 ”

新闻推荐

环卫市场化 乡村洁净美

“这两个月以来,光武镇的集镇环境卫生、农村环境卫生大变样!街道、乡村都有环卫工人保洁,每天按时清扫清运垃圾,街道每天洒3次水! ”界首市光武镇南街居委会居民金继发对笔者说,“这样一来,农村干净了,集...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