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秸秆养山羊 本少收益多

阜阳日报 2015-05-29 08:54 大字

[摘要]本报通讯员 陈振强 闫伟

午收临近,界首市英臣养殖家庭农场主人马英臣忙得不可开交。不过与周边乡亲不同的是,他忙的是为午收期间回收秸秆做准备,而非准备收割小麦。

“如今,对很多农户来说,秸秆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且无处堆放,以前很多人都选择就地烧掉,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导致土壤板结、保墒能力差。但对我来说,秸秆就是上好的牲畜饲草,而且不用花钱买,投入的仅是收储资金,今年少说也得收储几百亩地的。”望着面前已经收拾停当的秸秆打捆机,马英臣不禁想起这两年回收秸秆给自己带来的良好收益。

今年45岁的马英臣之前一直在外地经商,尽管事业经营得顺风顺水,但长年在外漂泊使他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只是苦于没有好的项目而迟迟未能成行。2012年,马英臣返乡时,看到家乡大量的秸秆被堆到田间地头,有的甚至被推进田头沟里,“这么好的资源就白白浪费了,感觉实在可惜。”

“当时我就想,以前农村喂牛喂羊都是用秸秆,干嘛不把这些秸秆回收起来搞养殖呢。”通过多番考察,马英臣发现周边已有不少乡亲在养殖山羊,且收益颇丰,“如果自己回收秸秆,发展山羊养殖,前景应该也不会差。”

萌生二次创业想法的马英臣说干就干,当年便在家乡投资近百万元,建起了场房,购进良种山羊200只,走上返乡创业的道路。得益于家乡丰富的秸秆资源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没用多久,马英臣的养殖场便走上了正轨。

“我们用的主要饲草就是秸秆,喂养效果好,而且成本很低。”马英臣告诉笔者,与其他饲料相比,秸秆成本极低,也不需要做太多的处理,且易于贮藏。仅通过利用秸秆,每年就能为他节省不少开支。现在,靠着良好的发展模式,他的养殖场山羊存栏量已经从最初的200只增长到700多只,年收益超过20万元。

前不久,尝到甜头的马英臣又在当地流转土地40多亩,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眼下,他正全力筹备今年午季的秸秆回收事宜,努力为扩大养殖规模打下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一位八旬母亲的爱心呵护

本报通讯员陈振强穆从贺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