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倒入机器八小时 秸秆变成有机肥

阜阳日报 2015-06-08 08:52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陈振强

农作物秸秆通过机器加工处理,8个小时就能变成有机肥。这样的新鲜事,你听说过吗?

新鲜事发生在界首市邴集乡。当地有一家涉农企业,名叫界首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把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和菌种按一定比例混合倒入制肥机,经过8个小时的加工,变身为有机肥,供有机育苗和有机蔬菜种植使用。

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胡仲华说,把秸秆制成有机肥,是因为自己赶上了好时机。“2014年,界首市采购了四台农业废弃物处理制肥机,免费提供给大户试用,我有幸试用了一台。”胡仲华是黄山市绩溪人,2013年之前一直从事外贸生意。听做生意的朋友介绍,界首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优惠,他考察一番后,便在邴集乡流转了2600多亩土地,建起了80多座大棚,从事彩色苗木育苗。

据胡仲华介绍,有机肥是将玉米、小麦秸秆或其他烂菜叶等放到制肥机里,做快速无害化处理,完全杀灭病源微生物后制成。

谈及有机肥的效果,胡仲华介绍说,“这种有机肥不仅无污染、固氮、解磷、解钾,还能分解土壤中的农药及化肥残留物质,还能使土壤松软。”胡仲华一边介绍,一边带记者在苗木大棚里参观,“你看,我们的彩色树苗就使用这种有机肥,不生虫、长得快,颜色也更纯正。”

去年,胡仲华和邴集乡的干部联系,让周边的农户将自家的玉米秸秆运到企业,按五分钱一斤的价格收购了2000亩的玉米秸秆。

“制成一吨有机肥要投入2吨秸秆、100斤的动物粪便和特制菌种,每吨有机肥的成本大约在300元左右。”胡仲华坦言,虽然投入不低,但为秸秆找到了出路,肥了自己的苗木,也为秸秆利用出了一份力。

秸秆制肥也给附近村民带来了便利。“去年秋季,听说振海收秸秆,便把家里十多亩地的玉米秸秆拉来,扣除运输成本,每亩地我赚了30多元。”邴集乡张忙村村民张好良告诉记者,虽然费了点事,但避免了焚烧秸秆、污染环境,还能挣一笔小钱。今年午收,他打算把小麦秸秆送到公司来。

“现在,我正在筹建有机蔬菜大棚和苗木繁育二期、三期工程,有机肥需求量增大。今年计划收4000亩的小麦秸秆。”胡仲华告诉记者,这台制肥机满负荷工作,每天生产六吨肥料都不够用的。

新闻推荐

农机服务队 田间护抢收

本报通讯员 杨进声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