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百六十行村妇荣获11项国家科技发明专利

安徽日报 2013-10-30 23:55 大字

■ 王瑞 巩彬

界首市大黄镇筛子李村农妇王银,今年44岁,在传承发展界首竹编的实践过程中,潜心发明创造,自2012年以来,先后荣获实用型国家科技发明专利11项,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发明家”。

王银小的时候,当地群众每到农闲季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都从事竹编手工艺制作。心灵手巧的王银打小就对竹编情有独钟,每天放学回家,书包一放下,就来到院子里动手编制各种各样的竹器。她一边学着大人做传统的编织,一边动脑筋,利用篾青和篾黄之间的色彩差异,编织出许许多多漂亮的图案。上中学时,她已经能够编制大抬筐、药浅子、枣篓子、酒篓子、耙子、牛笼嘴等40多种竹编日常用品和生产用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地从事竹编的群众大都外出打工,加上许多竹器制品被塑料制品代替,大黄镇做竹编的已经寥寥无几。

为了把竹编技艺传承下去,2008年,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王银多方筹资20万元,在村里租房创办了“界首市祥雨竹编专业合作社”。她采用平面和立体两种编法,编织出各式各样的竹编产品,如:花篮、花瓶、安全帽、果盘、竹帘、竹席、杯垫子等生产用品、日常用品和陈设工艺品。每一样产品,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具有不变形、不虫蚀、手感爽滑等特点。因竹编产品环保、无污染,几年来,王银创办的竹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统一销往北京、上海、郑州等大中城市,一直供不应求。目前,该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社员600余人,年创收300余万元。王银被评为阜阳市“双学双比”女能手。

2012年5月,王银成立了“界首竹编研究所”,要将竹编技艺发扬光大。

她潜心发明创造,自制节时省力、安全方便的竹编工具和木质模具。为了一项发明,她常常废寝忘食,有时走路都在自言自语,有时吃饭时突然放下饭碗用筷子比划,有时梦中还念叨着新的技艺。

她发明每一项专利,先是自己尝试着做,做好后拆看,不断纠正、总结,请人指点,然后自己试用,最后再推广社员试用。得到大家的满意后,她便开始对每一项科技发明的特点、经过和注意事项进行整理,并逐级向上申报。

目前,她已经发明实用型国家科技专利11项,分别是竹篮盖成型模具、竹竿切割器、竹制品底座成型模具、竹条打磨装置、竹条打磨切割装置、竹篮底座编织模具、竹筒编织成型模具、竹条切丝装置、竹器旋转收边装置、竹条分割机、竹篮编织成型模具,这些发明都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并全部注册了商标。

新闻推荐

·警方提示·莫轻信“美容顾问”产品推荐

■ 躬罔家住界首市代桥镇的徐女士在一家美容网站订购丰胸产品“红酒木瓜靓汤”之后,自称该产品“美容顾问”的张某随即与徐女士取得联系,告知在使用丰胸产品前必须大量排毒,并向徐女士推荐了价...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