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织锦绣
■ 王瑞
界首市大黄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当地老百姓从事竹编手工艺已有数百年传统,被誉为“中国竹编之乡”。现在,界首竹编作为当地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迸发,界首市大黄镇筛子李村的王银就是其中的一名竹编能手。
现年44岁的王银,出生于大黄镇关路王自然村。农闲季节是大伙编制竹器的好时光,心灵手巧的王银从小就对竹编情有独钟。读小学时,她学会做灯笼、蝈蝈笼等一些简单的竹器制品。上中学时,她能编制大抬筐、药浅子、枣篓子、牛笼嘴等四十多种日常用品和生产用品。不满足于普通的竹编器具,她利用篾青和篾黄之间的色彩差异,编织出许许多多漂亮的图案,龙凤呈祥、年年有余、万字、福字、喜字、春字、鱼纹、八字纹、五星纹、辫子纹等,都是她的拿手绝活。
1990年,王银嫁到本镇筛子李自然村,她开始结合生产劳动和人们对工艺品的审美需求,认真汲取其他民间工艺的优点,不断丰富竹编工艺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扩大创作范围。她采用平面和立体两种编法,编织出各式各样的竹编产品,如:花篮、花瓶、安全帽、果盘、竹帘、竹席、杯垫子等生产用品、日常用品和陈设工艺品。所编织的每一样产品,不仅设计独特、工艺精湛、色彩高雅,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而且具有不变形、不虫蚀、手感爽滑等特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市场冲击等原因,竹编工艺一度失落,村里坚持做竹编的人寥寥无几,但王银痴情不改。 2008年,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王银多方筹资20万元,在村里租房创办 “界首市祥雨竹编专业合作社”。她首先对周边几个村里会竹编手艺的群众,挨家挨户动员,让他们加入合作社,并登记造册。 2012年5月,她成立“界首竹编研究所”,多次举办竹编技术培训班。
在长期的编织实践中,王银掌握了一整套竹编制作工序:选竹、截竹、开竹、劈条、起层、劈丝、切丝、抛光、盘底、抽编、过口,穿檐、上座、上系、修整等。为使产品规格一致,她在编织竹器的过程中用心揣摩,发明创造一些竹编工具和木质模具,以此节时省力。为了一项发明,她常常废寝忘食。每发明一项专利,先是自己尝试着做,做好后拆,拆了再做,不断总结完善,请人指点,然后自己试用,最后再推广社员试用。得到满意的反馈意见后,她开始整理每一项发明的特点、经过和注意事项。
界首竹编这个流传许久的民间工艺与这个农家女的多项发明联系在一起,这些年,王银有11项发明获得国家科技专利。
新闻推荐
■ 王海涛流光溢彩、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叹为观止……近日,在刚刚建成的界首市“刀马人”彩陶艺术馆,笔者领略到了界首彩陶的独特魅力。卢群山是这个艺术馆的主人,有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界...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